中國和歐盟在上海舉行會議討論紡織品貿易糾紛
2005.06.10
中國商務部長薄熙來今天下午在上海與歐盟貿易專員曼德爾森會談,尋求化解紡織品貿易爭議,避免歐盟向中國的紡織製成品採取限制措施。
曼德爾森會前表示,中國輸往歐洲的紡織品數量激增,影響歐洲及很多發展中國家的就業機會,他期望雙方可以達成協議,否則歐盟會採取其他措施。
歐盟駐華發言人說,若果有需要,會談將持續至明日。
今年1月1號,全球紡織品配額制取消後,歐盟與美國投訴中國的紡織品出口大幅增加,某些產品的增幅更高達四倍。歐盟擔心中國隨之增加的紡織品出口將壟斷歐洲市場,打擊歐洲的紡織業,可能導致上百萬的就業流失。 歐盟委員會5月27號宣佈,要求與中國就T恤和麻紗兩類紡織品進口問題在世貿組織框架內進行正式磋商。根據世貿組織的有關規定,當有世貿成員國提出與中國就某種商品的貿易進行談判時,雙方的談判期為15天,中國應自願將兩項產品的出口增長控制在7.5%以內,否則歐盟將單方面採取行動。
薄熙來周四在上海,出席世界服務貿易論壇時致辭說,中國紡織業的訴求完全正當,面對服務貿易巨大的市場價值,紡織及服裝業所產生的價值有限,希望發達國家權衡輕重,尊重發展中國家在服裝及紡織品應得的權利,體現自由及公平貿易的原則。
歐盟市場除了受到中國紡織品的衝擊之外,根據歐盟公佈的數字,從今年年初開始,中國出口到歐盟的六類鞋製品數量亦激增近七倍。
©
2005 Radio Free 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