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校債務已達二千多億

中國教育部長周濟周三在北京舉行的記者會上承認,目前,中國高校的債務已達二千多億,其中不乏因腐敗造成的債務問題。有報導引述專家指出,權力與制約不平衡是造成高校領導腐敗的主要原因。

周濟在記者會上表示,2,000多億的高校債務是歷史過程中的特殊情況,但並不像想像的那麼嚴重。在此過程中確實也存在著一些管理不善、不勤儉節約的問題,甚至出現了一些腐敗,這都是客觀存在的,但並不是主流。周濟指出,2000多億的債務可以通過加大中央和地方財政投入,將部分短期貸款轉成長期貸款,土地置換資產置換等方式解決。當然主管部門還要進一步加強高校的資金管理和基本建設管理,不允許隨意的產生債務。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採購教材設備吃回扣和基建工程暗箱操作等形形色色的高校腐敗行為﹐正在成為中國政府反腐工作的新焦點。報導指,從1999年開始,許多高校為緩解因大幅擴招而出現的教育資源嚴重不足的局面,向銀行借貸了大量資金進行高校改造和校園建設等,從而形成大量債務。有關專家認為,按照嚴格的財務核算制度,一些高校其實已經破產。

報導引述相關人士透露,檢察機關在辦案過程中發現,目前高校領導腐敗案發案部位相對集中,許多人都是在學校基建、採購和招生過程佔犯罪,這些領域已成為高校領導腐敗的三大“病灶”。其中基礎建設費用佔高校負債總額的80%以上,也是當前高校職務犯罪中的重災區。2005年陝西落馬的7名廳級高校幹部中,就有6名是因在基建工程上受賄而翻船。

有教育界人士分析,隨著中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高校獨立法人地位的確立,高校在招生錄取、經費使用、建設項目安排、設備物資採購、獎金分配等許多方面﹐所擁有的自主權越來越多,高校領導幹部的權力也越來越大。但與此相對的卻是,制約這些權力的因素沒有及時有效地跟進,許多高校管理制度不健全,使個別領導一旦大權獨攬,便會立即走向腐敗。(潘加晴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