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表民族區域自治白皮書


2005.02.28

據中國媒體報導﹐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周一首次發表了一份長達萬餘字共49頁的《中國民族區域自治》白皮書。報導指﹐白皮書說﹐中國自實行民族區域自治之後﹐在加強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的關係、維護國家統一等問題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並說民族區域自治使地方的自治權得到了"充分保障"。

白皮書稱﹐截至2003年年底﹐中國已經總計建立了155各民族自治地方﹐其中包括五個自治區、三十個自治州和一百二十個自治縣﹐使民族自治區域佔全國總面積的百分之六十四。

因此白皮書內高度稱讚了中國的民族區域自治政策﹐這一政策五十多年來的實踐証明﹐採用民族區域自治來解決中國的民族問題﹐是符合中國國情和各民族共同利益的正確選擇。

不過據英國媒體報導﹐在中國﹐漢族人口佔總人口的93%﹐而其它55個民族被列為"少數民族"﹐漢族與這些民族的關係一直是一個敏感問題。有不少外界人士形容中國的少數民族問題為"火藥桶"﹐像去年河南發生的回漢衝突﹐不單表明中國的民族問題不僅僅局限於邊遠地區。更嚴重的問題是﹐在中國的貧困人口中﹐少數民族所佔比例超過百分之四十。

因此於些有局均表示高度注中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吳仕民在周一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在民族關系方面有時也會發生一些矛盾和沖突吳仕民認為一個是經濟方面的矛盾不同民族在改革開放中有不同的利益要求第二是文化風俗方面所發生的沖突。他各民族的相互交往比過去大大增加了對彼此的文化和風俗缺乏了解或尊重不夠有時也成為發生矛盾的原因。

因此吳仕民表示中國政府希望通過加速展的步伐加一教育和定完美的法律系希望逐步縮小民族之的和文化差距。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