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就欧盟对华军售禁令发表评论文章表示
2005.03.03
《华尔街日报》日前发表评论文章表示﹐近?国际间在热烈讨论欧盟的对华军售禁令是否有效﹐或者解除禁令后﹐中国会否动用从欧盟进口的军事设备来对付美军。文章认为﹐这两个都是未知数﹐而有两个无需争辩的事实是﹐禁令是要制裁中共政权的六四大屠杀及其16年来不肯承认错误。就以这两个理由﹐欧盟就不应解除军售禁令。
评论文章引用国际大赦的数据指﹐现时仍有最少50名天安门示威者被囚禁在监狱﹐但这个数字只是实际数字的一部份﹐因为中国当局从来没有公布真实数字。
文章说﹐北京政府在天安门屠杀事件中扮演的角色清楚得令人感到不安﹐在反对动用军队对付示威群众的前党委书记赵紫阳于今年一月逝世后﹐国务院发言人向外界表示﹐过去了的15年显示了中国政府当时的决定是正确的﹐中国的稳定和发展﹐不单只中国从中获益﹐全世界也从中获益。
评论文章指﹐说“决定正确”一词可能是胆怯说出“杀人正确”的另一种说法﹐不过对应欧盟及其禁令的决定则是“稳定”和“发展”这两个词﹐“稳定”是呼应欧盟提出的平息纷争地区的目标。有评论说﹐布什总统在这方面﹐郤宁愿选择“自由”这个词。
至于“发展”一词﹐文章表示﹐在中国经济利益﹐令欧洲人垂涎而不顾“人权”。
欧盟贸易专员曼德尔森于日前访问中国的演说中﹐先大嘉赞扬中国的经济成熟﹐随后才提醒他的听众﹐大国自有其大国需要承担的责任﹐然后谈了一些气候的转变及有关中国纺织业有可能不稳定发展的因素﹐最后才提到﹐对欧洲人来说﹐保护人权是最为关注。文章表示﹐无可否认﹐曼德尔森的职责是贸易﹐而不是人权﹐不过曼德尔森在谈欧盟对华政策﹐最后提到人权问题时表示﹐(中国的) 人权问题令欧盟有信心进行下一步计划(指解除禁令) 。
《华尔街日报》的评论文章认为﹐欧盟想取悦中国的做法未免太露骨了。
文章表示﹐有一些对欧盟军售禁令的评论相信﹐含糊的字眼和不连贯的执行使禁令难以生效﹐有些军事分析家也同意这一点﹐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学会军事发展专家魏士文(Siemon Wezeman)发现﹐中国直至八十年代未、九十年代初才开始军事现代化﹐据学会的数据显示﹐1994到2003年间﹐中国进口的武器有93%是俄国的产品。但魏士文同时指出﹐中国很快便会达到俄国军事技术不能帮助其军事现代化的阶段﹐从而需要转向西方的军事技术。
虽然魏士文同意欧盟成员国可以只卖武器的重要部件﹐而不是整件武器﹐从而绕过军售禁令。不过他表示﹐欧盟要取消最后一个因“六四”天安门事件而起的制裁﹐其象征意义巨大。魏士文说﹐他相这一点是解除对华军售禁令最理亏的一点。他认为这并不是指禁令会有任何实质的效果﹐而是“禁令”是一个政治讯号。
文章认为﹐在中国没有改善人权状况的情况下主张解除禁令﹐这无疑是打了提出这主张的机会主义者一个大嘴巴。虽然有人说﹐一个严厉的行为守则将会使出售高级武器更为困难﹐但是如果这是他们真正要关注的问题﹐那么为什么欧盟不能在不解除禁令下又同时实施售卖守则﹐并且不给北京当局一个得到外面支持的借口来打击民主改革派﹐那不是更好吗?
文章表示﹐欧盟在今年的1月31日决定停止从2003年开始对古巴的外交制裁﹐古巴政权当年在夏湾拿镇压本国的异见份子﹐被捕的75人中仍有61人被囚禁在狱中﹐如果没有捷克共和国和其他中欧国家的反对﹐对古巴的制裁会被全面解除。
文章最后表示﹐希望在渐渐被人淡忘的天安门精神被进一步摧毁前﹐还会有几个国家再次站出来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