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訊盈科不顧網通的反對與外資商討出售資產
2006.06.22
電訊盈科不理會第二大股東中國網通的反對,繼續與美資和澳資財團商談出售電盈資產的問題。而中國網通的反對立場仍然強硬,指出不希望由香港人管理的資產有任何改變。有評論認為,網通極力阻止外資收購電盈,國家安全問題是其中一個因素。
據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電盈消息人士,向本台粵語組記者透露,由於在香港法律制度下,出售股權與出售資產有分別,而有關協議只能限制電盈出售相關公司股權,而非資產。基於字義上的分別,電盈諮詢多名英國御用大律師意見後,因而認為網通只能透過爭取其他股東支持,以過半數票在股東大會否決有關建議。
另外,電盈在聲明中指出,網通入股電盈時,只是限制了電盈出售香港電話有限公司百分之十投票權,或者電訊盈科互動影院有限公司百分之廿五投票權時,才需要得到中國網通同意
電盈表示,美國新橋基金以及澳洲麥格理銀行,已經書面向電盈表達意向,有意收購電盈屬下的電訊和傳媒資產,電盈並且申請在周四早上復牌。但在周四早上復牌後七分鐘,電盈、屬下的流動電話公司Sunday,以及電盈大股東新加坡盈科拓展,同時宣布停牌,等候公報。
香港財經評論員黎則奮認為,這次電盈的做法,只不過運用協議中的法律漏洞,避過網通的反對。除非網通在香港提出法律訴訟,否則阻止收購的機會不大。他說﹕除非依足香港法律進行法律訴訟,就有關條文作出爭拗,現時電盈指出售資產不用得到網通同意,但有人指出售所有資產與轉讓股權無異,這涉及法律訴訟,但除了這個方法,並沒有其他方法阻止這場收購。
而中國網通繼周二發表聲明反對出售資產建議後﹐在周三晚,又向香港傳媒表示,不希望見到港人擁有和管理的資產有任何改變,並指企業亦要顧及社會發展和員工利益,網通入股電盈並非想賺錢。
網通大力反對電盈被外資收購,有意見認為是基於國家安全等因素,但黎則奮認為,這只是反對收購理由之一。他認為,中國有可能為了讓國企走出去,參與這場資產爭奪戰。他說﹕過去有先例,中國企業越來越壯大,一直都想走出去。很多國企都有在澳洲等地收購資產,所以中國買回電盈都不足為奇。
電訊盈科的電訊和傳媒業務,原來由英國大東電報所擁有,在2000年,新加坡電信向英國大東收購香港電訊集團,後來李澤楷所擁有的盈科數碼動力,在中銀香港和匯豐銀行支持下,擊敗新加坡電信收購香港電訊,並將公司改名為電訊盈科。(李建軍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