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官員著文解釋香港電訊盈科合作發展的數碼港項目
2005.01.26
香港工商及科技局局長曾俊華,周三在香港主要報章發表帶官銜的署名文章,代表政府解釋與電訊盈科合作的數碼港項目,並無官商勾結。
曾俊華在文章中表示,政府為了爭取在最短時間興建數碼港,加上數碼港涉及龐大資金,因此決定由政府與電訊盈科合營。他又說,立法會曾經為數碼港問題開會超過二十次,故立法會一直都在監察數碼港項目的進度。
曾俊華批評公眾和政界對數碼港項目的批評流於簡單和口號化,因此要通過文章來澄清事實。
立法會泛民主派議員,資訊科技界代表單仲偕認為,將數碼港項目交給單一財團,政府並未在事前徵詢立法會的意見,曾俊華是在睜大眼說謊。他說﹕沒有經過投標,整幅地交由單一財團發展,全屬政府決定,自把自為,無經立法會同意,或經立法會否決,我認為政府的說法與事實不符,不要睜著眼睛說謊。
一向比較支持政府的自由黨暫時未對曾俊華的文章發表評論,而親北京的民建聯,則表示歡迎政府主動發表文章解釋政策。
政府在一九九九年提出,與香港超級富商李嘉誠的小兒子李澤楷利用財技創立的,本身並沒有實質業務的盈科數碼動力,合作發展數碼港項目,興建供資訊科技公司使用的高科技辦公樓及配套酒店,及住宅。但該項目從頭到尾都沒有進行過公開投標。香港部分地產商感到不公平,曾向政府提出抗議。日後泛民主派提及官商勾結和利益輸送問題,亦以數碼港為典型例子。
數碼港的發展商盈科數碼動力,在科網股熱潮期間併購香港電訊,改名電訊盈科。
©
2005 Radio Free 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