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蔭權發表施政報告
2006.10.11
香港行政長官曾蔭權發表他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他提出下屆特首應為經濟、政改和建構和諧社會三個範疇提出對策,但他同時否認該施政報告的方向是為了競逐連任舖路。民主黨批評曾蔭權在民主發展方面交白卷。
曾蔭權周三在立法會發表他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也是他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施政報告題為“以民為本,務實進取”。
他說,中央政府已批准於明年一月起增加五個“個人遊”城市,包括石家莊、鄭州、長春、合肥和武漢。此外,國務院正研究擴大在香港經營人民幣業務的範圍。在珠三角方面,特區政府和東莞政府已達成共識,在今年底啟用的東莞寮步車檢楊,採用快速通關模式,提高通關效率。
至於民生方面,曾蔭權表明不會就最低工資立法。這番話引起公眾席上多名市民抗議。曾蔭權說:“政府認為在現階段務實的做法,是要通過非立法達致工資保障。”示威者:“最低工資要方法。最低工資要方法。”
曾蔭權說,政府會鼓勵清潔和保安行業的僱主,參與由政府推行的工資保障運動,務求令僱員得到合理工資。他又建議在教育和環保方面增加資源,以及撥款宣傳家庭核心價值觀,協助處理家庭問題。
曾蔭權在記者會上多次被問到這份施政報告是否為他競選連任舖路,他說他並沒有這個考慮。但他同時在施政報告中提出下屆政府需要處理的三項問題,包括經濟如何持續發展,民主政制如何進一步發展,以及如何建構和諧社會。他說:“我在結尾提出三個挑戰,都是在我任內無法解決的問題,但這三個問題,不論下屆誰做行政長官,都要關注。我對長遠策略並沒有回避,但接受了一個現實,我的任期還有八個月,我們不能做一些我們不能回答的問題。”
多名立法會議員均對施政報告表示失望。公民黨認為施政報告缺乏視野。民主黨則批評施政報告在民主發展方面交白卷。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在接受香港有線電視台電話訪問時表示,曾蔭權應帶領政改討論。她說:“一個爭議性的話題,有關政改,未必一定達到共識,政府應帶頭討論。現在他說會採取一個很積極的態度,我們希望在這幾個月,行政長官會表示怎樣去積極。”
職工盟議員李卓人和街工議員梁耀忠均認為,曾蔭權提出的工資保障運動不能幫助工人。工聯會議員陳婉嫻抨擊曾蔭權祇替工商界著想。她說:“既然是工資保障運動,位置就不應站在工商界角度,就應該站在兩個最困難工種的角度。”
不過,以工商界人士為主的政黨自由黨,則支持曾蔭權以約章方式推行最低工資,並贊賞曾蔭權的施政報告務實和進取。親北京政黨民建聯也贊賞施政報告務實,但欠進取。(張麗明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