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0:00
美國華盛頓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關係研究院﹐週三邀請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所長梅兆榮及副所長丁一凡﹐出席中美關係發展研討會。
有記者在研討會上問梅兆榮﹐布什政府將中國定性為美國的競爭對手是一個危害美國的新興超級強權﹐中國認為布什政府這種想法是一種冷戰思維﹐那麼北京政府怎樣回應布什政府這種做法﹐又怎樣解決這種意識形態的衝突時﹐梅兆榮表示﹐中美兩國關係並非建築在意識形態上﹐而是更多地建築在相互的國家利益上。
梅兆榮同意﹐中美不同的意識形態會為兩國關係帶來矛盾﹐但不是兩國主要的衝突所在﹐梅兆榮認為﹐國家利益才是雙方考慮的主要因素。
梅兆榮又表示﹐上任布什政府在前期將中國當作潛在的競爭對手和敵人﹐他認為這只是美國單方面的觀點﹐中國從來沒有將自己定位為美國的敵人﹐中方對美國的觀點只是沈默忍受﹐並沒有針峰相對地說美國也是中國的敵人。
梅兆榮表示﹐9•11恐怖襲擊成為轉折點﹐布什政府為了將中國拉入反恐陣營﹐對中國政府的態度相對好轉。但梅兆榮個人認為﹐他不同意中美兩國現時的關係是30年來最好的這種說法﹐他認為目前兩國的關係仍有不少問題﹐雙方應該現實地面對兩國的分歧和共同利益﹐互相指責對方是敵人並不能解決問題。
另一名演講人丁一凡亦表達了中方的觀點﹐認為布什政府仍以冷戰思維來對待中國﹐將中國看成為美國的一個潛在威脅和敵人。丁一凡表示﹐布什政府有這種觀點﹐其中一個原因是布什身邊的保守智囊成員認為﹐美國需要樹立一個外敵轉移國民的視線﹐令美國人民團結一致。丁一凡說﹐這些保守的智囊人物運用一種非白即黑的意識形態邏輯來判斷事物﹐所以中國便很容易被塑造成一個潛在的威脅和敵人﹐因而令中美關係產生磨擦和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