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眾議院國際關係委員會主席海德呼籲歐盟不要解除對華軍售禁令
2005.02.24
美國國會眾議院國際關係委員會主席海德在他的評論文章中說﹐就在民主在伊拉克、阿富汗、烏克蘭和對巴勒斯坦恐怖主義份子的鬥爭中取得歷史性勝利之際﹐布什前往歐洲進行訪問﹐布什希望歐洲支持他的全球外交政策﹐這一政策的標誌就是“對公民負責的政府”。
海德指出﹐在這種政治環境下﹐歐盟對中國的安全政策卻發生了危險的轉變﹐中國是一個反自由的國家﹐對美國、日本及台灣的安全都構成威脅。但幾個歐盟的主要成員國在去年十二月與中國舉行峰會後﹐以戰略夥伴為理由﹐提議解除從1989年開始實施的對華軍售禁令。
海德指出﹐歐盟領袖辯稱﹐對華軍售禁令對改善中國人權狀況已沒有作用﹐然而﹐因“六四”事件被監禁了15年的普通的中國公民則會有不同的感受﹐如果人們去向他們征詢意見的話。中共目前仍牢牢地掌握政權﹐對個人自由並沒有放寬。歐盟的對華新政策只會被中國領導人利用來宣傳和打擊中國國內的民主運動。
除此之外﹐新政策與美國在亞洲利益有衝突﹐自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美國一直作出維持亞洲和平穩定的姿態﹐但目前的中國卻在台海部署了約500枚導彈﹐洲際導彈的射程已經達到美國海岸。歐盟(輸入中國)的軍事技術只會製造地區的不穩定﹐同時助長中國用武力解決台灣問題和與美國在亞洲軍事抗衡的決心。
海德認為﹐歐盟解除禁令後的武器銷售規範和守則不會起作用﹐因為在最近一年歐盟對華武器銷售量就上升了一倍﹐達到五億美元之多﹐其次是銷售規範和守則是由各成員國自行銓釋﹐又沒有約束力。海德認為﹐銷售規範和守則只是一套無用的門面﹐在新的對華新政策下﹐軍事技術會流向中國﹐提高在秘密進行的中國軍事技術的水平和發展速度。
海德還說﹐美國國會眾議院上月通過了加強美國對華軍售禁令法案﹐並強烈表示希望歐盟維持對華軍售禁令。法案促請布什總統在本周的訪歐過程中向歐盟解釋解除禁令的嚴重後果。
海德最後表示﹐那些容易被利潤豐厚的中國合同衝暈頭腦的人﹐現在是聽一下其他較深思熟慮的歐洲人的意見的時候了﹐要麼選擇幫助中國發展民主﹐要麼便支持中國發展軍事和威脅美國利益﹐不過如撰擇後者﹐海德引用了格拉德斯通(William Gladstone)的話﹐“在道德上錯誤的事情,在政治上也決不會是正確的”。
相關報導
- 美國總統布什週三與德國總理施羅德會面
- 布什在歐洲再次明確表示反對歐盟計劃解除對華軍售禁令
- 布什抵達位於布魯塞爾的北約總部進行訪問
- 美國國務院將發表全球人權年報
- 中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陳雲林訪問歐洲
- 情局﹕美國面臨被襲擊的危險
- 《華爾街日報》評論文章﹕不應該放棄六方會談
- 美國政府表態不會為換取朝鮮重回六方會談作出任何讓步
- 賴斯表示美國將向中東派出一名安全聯絡員
- 美國企業研究所舉行歐盟解除中國武器禁售研討會
- 一名朝鮮官員發出威脅攻擊駐韓美軍基地的言論
- 美國新任國務卿賴斯﹕美國沒有進攻伊朗的計劃
- 美國總統布什發表國情諮文
- 賴斯否認美國有軍事打擊伊朗的計劃
- 布什總統在哀悼陣亡美軍的同時呼籲伊拉克民眾踴躍參加投票
- 日本政府公開反對歐盟於年內解除對中國的軍售禁令
- 愛爾蘭總理訪華期間談歐盟軍售禁令
- 中俄磋商防務合作和軍火交易
- 歐盟﹕目前不是解除對中國軍售禁令的最好時機
- 中德領導人討論解除歐盟對中國軍售禁令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