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參議員艾倫撰文抨擊歐盟解除對華軍售禁令
2005.03.14
美國參議員艾倫(George Allen)日前在《華爾街日報》發表評論說﹐民主、共和兩黨在國會中甚少意見一致﹐但對歐盟主張解除對華軍售禁令卻是少有的例外。艾倫相信﹐歐盟應該要重新考慮這個問題﹐解除禁令將會妨礙了大西洋兩岸的關係﹐同時影響亞洲的穩定﹐助長暴虐的政權﹐此舉更迫使美國作出反應﹐令歐盟付出高昂的代價。
艾倫的評論文章表示﹐美國決不會坐視不理中國從戰略上取得解除軍售禁令的勝利﹐布什總統和國務卿賴斯近日強烈反對歐盟解除禁令﹐如果歐盟一意孤行﹐美國國會也會作出反應﹐限制大西洋兩岸從政治到經濟等各方的合作﹐從而保護美國武裝力量、技術及國防的安全。重要的是﹐決定可能會影響包括共同研究開發戰鬥機等美歐軍事發展計劃﹐並威脅到其他有利於美歐的經濟、科技及政治等交流﹐更有甚者﹐美國從此對歐盟失去信心﹐妨礙雙方日後新的外交及政治發展。
解除禁令將增加駐守亞洲美軍面對的風險﹐並使日本和台灣這兩個美國及歐盟的朋友面臨裝備更佳的中國軍隊的威脅﹐從而進一步尋求增加軍力以求平衡。換言之﹐解除對華軍售禁令﹐會引發亞太地區惡性的軍事競賽﹐一支裝備強勁的中國軍隊﹐甚至會牽連印、巴加入軍備競賽。
評論文章表示﹐無論有沒有中國的幫助﹐西方聯盟、日本及台灣都要團結一致對付難于駕馭的朝鮮。因歐盟堅持要解除對華軍售禁令﹐從而引發西方聯盟內部的紛爭﹐只會令解?朝核問題複雜化。
艾倫還認為﹐歐盟如在禁令上作出讓步﹐對中國的戰略價值很簡單﹐就是西方聯盟被分化﹐?輕了要求中國控制其黨羽平壤的壓力。一個削弱了的西方聯盟對中國有利﹐俄羅斯及其核子顧客伊朗也因此對中國另眼看待。
艾倫表示﹐如果美國在亞洲穩定問題上遇到非比尋常的挑戰時﹐美國將會被迫作出回應。肯定的是﹐在歐盟解除對華軍售禁令後﹐國會會催促向處于中國軍事威脅陰影下的日本和台灣提供援助﹐甚至﹐國會可能亦會對近年鼓勵中國經濟發展的美中貿易關係進行重新評估。
艾倫還說﹐解除禁令同時亦有可能向其他正在反抗暴虐政府的人民發出不幸的訊號並引起疑問﹐究竟歐歐盟是否支援自由及人類尊嚴嗎?對華軍售禁令是源於回應1989年的天安門大屠殺﹐北京政府距離西方國家認為它已達到徹消禁令的標準還有很長的路。
不久前﹐是否給予中國永久正常貿易關係這個問題在美國政界掀起了一場辯論﹐探討由來已久的有關以怎樣的方向政策來與中國建立關係﹐時至今天﹐中國仍武斷地繼續對內進行鎮壓﹐其次﹐關係到朝核危機、武器擴散及恐怖主義等問題﹐中國仍離美、歐的要求準則還很遠。
與2002年辯論美、中貿易關係相反﹐今天國人都意見一致﹐意識到維持歐盟對華軍售禁令的重要性﹐及一旦禁令解除後﹐美國要作出反應的迫切性。這一切都需要向大西洋彼岸,甚至於向北京那些似乎決意要分化西方聯盟的人﹐如實反映。
艾倫表示﹐中國一定要被帶入自由的行列﹐那裡人類尊嚴和個人權利必須得到發展及保障。中國同時亦需要成為堅持執行世貿協定的國家﹐這樣做﹐將會要求中國接受自由市場、個人自由及停止把危險的武器擴散到與自由世界為敵的好戰份子手裡。
艾倫最後表示﹐歐盟解除對華軍售禁令並不能加速中國達成以上的目的﹐卻要付出高昂的代價。毫無疑問﹐美國會就此事對歐盟作出報復。歐盟現正處於十字路口﹐必須作出選擇﹐一是選擇使事情惡化及引來強烈反彈的政策﹐否則就選擇同美國一致﹐鼓勵中國給人民民主﹐與?國和睦相處。艾倫希望歐盟在保持自己的民主基礎和利益下﹐智慧地選擇不要售賣武器或軍事技術給中國政府。艾倫認為﹐歐盟售賣武器或軍事技術給中國政府﹐與美國的價值觀不一致﹐同時亦顯示歐盟自己將武器擴散給一個不高尚的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