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評論趙紫陽的逝世
2005.01.18
《紐約時報》十七日評論文章指出﹐從北京武警在各敏感地點高度戒備的情況來看﹐中共當局明顯擔心中共前總書記趙紫陽的死訊會引發新一波民間對政府的批評﹐雖然中共一直未有給趙紫陽恢復名譽﹐但胡錦濤肯定在猶豫﹐應否按中共的慣例﹐以前高級領導人的身份為趙紫陽舉行國葬。
文章認為﹐中共政權經常擔心民間對高級領導人逝世的反應﹐按過去的慣例﹐中共一定會讓哀悼的群眾有發洩內心哀傷的機會﹐就算是對競爭對手的最後喪禮﹐但也會小心翼翼地處理﹐不會隨便地拒絕舉行。
文章表示﹐1976年周恩來逝世及1989年胡耀邦逝世﹐曾引起全國群眾和學生上街抗議﹐因此胡錦濤目前一定是在考慮如何替趙紫陽?行喪禮。文章認為﹐在任何形式的國葬中﹐趙紫陽的支持者都會有機會發表一些被認為對現任領導人不利的言論和看法﹐但是如果不為趙紫陽?行公開葬禮﹐胡錦濤可能會受到人民的批評﹐不尊重一個曾經在位長久的前中共高級領導人﹐更可使趙紫陽成為一個永久的、受到不公平對待的象征。
與《紐約時報》的意見不同﹐《華爾街日報》的評論認為趙紫陽之死對中共現任領導人雖然是一件政治敏感事件﹐但不會因此而導致一場大型的騷亂﹐文章認為趙紫陽在中國政壇已被淡化﹐在很多民眾的心目中趙紫陽只是一個回億。他的死訊不會在中國造成很大的衝突﹐不會像他的前任般造成群眾上街遊行和抗議政府。
不過﹐《華爾街日報》的評論也認為﹐趙紫陽之死﹐的確令到胡錦濤為首的高層領導感到頭痛﹐因為趙紫陽的前任胡耀邦之死確實引發了群眾上街示威﹐從天安門廣場數天來武警戒備森嚴﹐亦可以看到中共高層領導人對趙紫陽之死的緊張。
©
2005 Radio Free 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