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藝人袁立揭露塵肺病人苦況遭打壓

0:00 / 0:00

大陸女藝人袁立,早前以義工身份探望塵肺病人,及揭露這群弱勢社群的生活苦困後,網上掀起熱烈的討論。袁立週一(17日)突然在微博透露,如果自己某天被抓,希望有人給她送愛吃的火鍋。事件再次引爆網上輿情,有網民批評,600多萬塵肺病人的悲慘事實,竟是官方禁忌的話題。(黃小山/程文 報道)

現年44歲、真名袁莉的袁立,周一發佈了該條微博之後,一天之內,轉發就超過了2000多條。但實際數字可能遠大於此,業內人士稱,出於消減影響的目的,官方會對更多的留言和轉發進行刪除。

就在同一天,袁立還在微博透露,她用百度檢索和自己有關的新聞,涉及娛樂的消息都留下了,而和塵肺病人有關的消息都被刪除。她懷疑與她以基督徒的身份,前往深山探視垂死的塵肺病人,並將他們的悲慘遭遇公諸於世,導致某些人不滿有關。

在互聯網上,大量針對袁立的信息,甚至涉及色情的資訊,在檢索中排於是前列。而根據中國的互聯網管理條例,色情資訊本身就不應該出現在網路中。

袁立的微博幾乎立即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包括戰地記者唐師曾也寫文章,對她表示支持。自由派知識份子亦表達支持的立場。當晚,更有消息指袁立被國保請喝茶。

從事塵肺病人救助工作的志願者黃先生告訴本台記者,袁立作為演員,主動去關注塵肺病人的處境,讓官方感到難堪。原因是,這些塵肺病人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功不可抺。

他說:她那個首先是演員嘛,然後就是她非常關注公益這一塊。之前在大愛清塵做事情(當志願者),現在她是自己成立了一個基金會,主要也是幫助塵肺病人。她前不久去了湖南嘛,去看塵肺病人。你知道她是一個比較敢說真話的人嘛,像她能夠主動去探訪啊,主動去看塵肺病人,這種還是比較少。像塵肺病這種情況,經濟建設,經濟得到發展,然後建立在這個塵肺病農民的血汗,甚至生命之上,官方是不喜歡揭它傷疤這些事情,知道吧?

河南塵肺病人兼志願者張海超指出。2009年,他為了證明自己得的是職業塵肺病,在多方求助無門的情況下,以開胸驗肺的方式爭取到獲得賠償和治療的機會。

張海超告訴本台記者,他自己因為得到賠償,並有機會做了雙肺移植手術,目前身體狀況不錯,但大多數塵肺病人根本沒有這個機會。特別是試圖獲得工傷賠償去做移植手術的,就更為稀少。

他說:我就是2013年做了那個雙肺手術移植嘛。當時手術費是花了52萬。來做移植的有,但是很少,很少很少。特別是走工傷待遇來賠償的,可以說是少之又少。

張海超還表示,塵肺病人維權以及志願者的工都有壓力,以袁立為例,她目前做的還僅僅是醫療救助,而不是風險更高的民間法律援助。

他說:她做的不是法律援助,她做的叫醫療救助之類的,制氧機啊什麼的,有3年了。現在這個塵肺病救助分生活醫療救助跟法律救助。法律救助呢,就是說找這些法律援助的律師,請他們來訴訟,是在用國外的基金來做這個事。國內的有一些律師在做,據我瞭解的,國內的是少之又少。官方的司法局下面的法律援助,但是那個可惜度比較低。你這個勝訴、敗訴,他不會那麼盡心盡力去做。所以說,在國內,官方的法律援助是不被他們信任的。

張海超指,很多地方政府對志願者救助塵肺病患者很不滿,他們認為,這是在揭露政府的黑暗,寧願這些病人不獲關注而死去。

他說:志願者去探訪的時候,他們會進行干預,在一些地方,也是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包括我們原來做的這個義診,比如說有些塵肺病人沒有錢去檢察,沒有錢去醫院。我們合作的醫院去一個地方做那個義診,他們地方政府是十分不樂意的,有醫生被抓,車被扣的這種情況。有些地方政府呢,寧願讓這些人不被人發現,默默地死去,他也不願意這事炒得沸沸揚揚的。因為他們覺得,你是在揭露他們的黑暗一面,對政府的顏面無光。

根據資料顯示,袁立在去年11月底獲上海民政局的批准,成立了袁立公益基金會,目前,也一直在運作。

本台記者致電該基金會希望採訪袁立本人,基金會工作人員表示,她會將記者的要求轉給袁立,如果她願意說話,會聯繫記者。但到發稿時止,都沒有得到回應。

她說:如果你要採訪袁立基金會的話,我可能要跟我們的理事長——就是袁立女士聯繫一下。你要把你的就是你的介紹,還有什麼的發給我們,我們確認之後,才可能安排你跟袁立女士進行訪問。

官方於2015年披露的數據稱,塵肺病已成為危害中國工人健康最嚴重的職業病之一,累計確診病例總量居全國各行業首位,塵肺病年死亡人數遠高於同期工業事故人數。據統計,目前中國塵肺病報告人數超過72萬人。

但民間NGO獲悉,官方披露的資料只是冰山一角,因為檢測和認定困難,絕大多數塵肺病人根本無能力走進醫院。而據他們估算,全國目前大約有600萬塵肺病人。

而根據志願者提供的資料,本台記者也聯繫上了四川省漢源縣皇木鎮塵肺病人劉奉能,他表示,迄今為止,他知道該鎮至少有200多名塵肺病人。在經過長達4年的上訪之後,他們從官方得到的是每月100元的生活費,此外,爭取到了在華西醫院免藥費的權利。但這並非是制度化的救助,而只是地方政府維穩需求下的權宜之計。

即使如此,大多數塵肺病人,都因為失去勞動能力而全家陷入困境。很多家庭因此妻離子散,子女輟學。

而由塵肺病人組成的志願者在當地不完全統計顯示,近年來,該鎮死於塵肺病的人數,已超過30人。

本台記者致電國家衛生與計劃生育委員會,但該部委多個部門都不接聽本台記者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