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年59歲的陳菊,單身,體型穩重,即是略為肥胖﹐是美方友好人士,跑了十多年政情新聞的台灣記者,都說她的外貌30年來沒有大的改變。 去年的台灣總統大選,記者走近陳菊的民進黨造勢晚會,彷如進入了異域國度。全程台語,記者一頭霧水。
再見陳菊,她以高雄市長的身份來到美國的首都華盛頓,與傳媒茶敘﹐再聽不到台語,也見不到選舉時民進黨人憤慨高昂的情緒。選後的陳菊,中過風,雖然不至於是從死亡的邊緣走回來,但貴為台灣第二大城市的市長,民進黨人在台灣僅守的一片綠土,工作肯定不容有失。
今年的7月16日至26日,高雄將舉行“世界運動會”,台灣今年兩大國際體育盛事之一。這個月,陳菊就來到美國取經,了解大型的國際盛會,情報的工作應該如何分享,保安的級別應該如何定位。
不講不知,就算與民進黨不咬弦的北京中共政權,在高雄世運會的籌備工作上也提供了意見。剛剛舉辦完的北京夏季奧運會,正好向高雄提供參考。陳菊透露,是有派人到北京取經。另外,過去兩屆世運會主辦城市德國杜伊斯堡和日本的秋田、澳洲的悉尼及美國的鹽湖城等。表面上中共與民進黨的敵對,在共事執政層面其實還是有許多的合作。陳菊說,屆時還會邀請大陸的友好城市,到高雄互訪。國際大型的體育會,又為兩岸關係的改善締造了契機。
陳菊說:“各位聽眾大家好,我是來自台灣高雄的市長,我是陳菊。我剛好在美國華府進行一些訪問。”
記者最關心的,是她與美國的淵源,可以在華府發揮的影響力。或許是坐過監的緣故,與美方前任官員見面,她說當年的救命恩人就在其中:“這次碰到智庫,或者碰到美國關心台灣民主發展的一些朋友,而這些人之中,有些是我30年前的朋友。結果我在美國智庫碰到過去美國政府駐台灣的大使費浩偉。”
陳菊回憶,當年費浩偉約她見面,還被特警跟蹤。不過,那已經是台灣的美麗島戒嚴時代了。她說:“我見到他,我們30年前,記得我第一次為台灣民主坐牢的時候,費浩偉先生是在台灣實踐卡特(總統)的人權外交。那費浩偉先生知道我被逮捕,美國政府非常的關心,然後我自己第一次被逮捕的13天,我就被釋放出來。費浩偉先生在我釋放出來之後跟我見面,他第一句話就告訴我,我的自由是美國政府用武器換回來的。”
當年的黨人運動情懷,在台灣民主轉型之後,已經是成為老朋有敘舊的閒話。民進黨人在華府的根源深厚,是不爭的事實。大陸方面最不願意提的《台灣關係法》,就是由華府親台的國會議員提出。在陳菊的口中,可以見到民進黨人對美國的重視。要是硬性以親中或親美來劃分,民進黨人可定為親美的一派。她說: “就是那個時候,台灣跟美國政府購買武器,但是過程中,美國政府跟她表達,台灣在追求自由民主這個部份,美國政府認為非常關切我的自由,所以真的是讓我感觸良多。30年來,台灣也經過很多的變化,當然民主進步黨也經過很多的變化,我至少在民主進步黨,從過去黨外到建黨,到民進黨的執政,我都完全參與。”
目前,中美關係回暖,兩岸關係也在升溫。陳菊此行華府,也多少要探視美方對台灣向大陸傾斜的看法。與美方官員會面後,她確認,美方對台海關係緩和有正面肯定,因為美國不願被迫捲入兩岸之間的衝突,也樂見兩岸關係降低緊張。她也說,現在又看到民主進步黨淪為在野黨,這個就是台灣,也許就是民主的另外一種體現,不管怎樣,必須尊重人民的選擇。
至於記者最關心的,是作為台灣早期的異見人士,陳菊對大陸的維權人士,特別是正在坐牢、遭軟禁、被監控,如劉曉波等,有甚麼過來人的分享呢?
陳菊說,“我記得我認識大陸的民運人士魏京生,我也認識王丹,但是我想今天大陸還有很多人在自由人權民主的爭取上,仍然繼續在努力,我想我對這些人表達關心,敬意。”作為過來人,她說,就算在監獄,也不要覺得孤單,“民主的這條路,本來就不是容易走的,但我要大家知到,民主的這條路絕不孤單,我希望再階段在監獄中,所有的民運人士的家屬,我想讓你們了解,我們非常關心大家的人權。”
講到坐監,陳菊說沒有監獄可以鎖住人類對理想的追求,國內的朋友不要放棄: “我想讓所有在監獄坐牢的人知道,監獄沒有辦法打人類社會對自由民主的理想關住,如果監獄可以關住,可以擋掉,今天人類社會就不會進步。所以大家,不要沮喪,一定要加油。”
講到採訪台灣的政治人物,陳菊秉承民進黨人的直接。她說今日民進黨敗選重回在野,必須尊重人民的決定,但民進黨堅持維護台灣主權,主張兩岸和緩、交流,但台灣未來由2300萬人決定。她引用台灣天下雜誌最新的民調中說,台灣社會的最大共識是,57.5%民眾主張維持現狀,這是台灣社會的最大公約數。台灣政府的中國政策,不是一黨的政策,應該是全國討論、有反對黨參與、民間充分對話,不能僅反映國民黨一黨的立場。
最後,陳菊說: 謝謝大家,有空到台灣高雄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