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哭泣的东江 Opens in new window ]
近月大陸持續暴雨,全國14個省份均發生洪水及泥石流,多省洪澇災害嚴重,目前至少有1千萬以上居民受災,數以百計死亡或失蹤。同時,暴雨令大量農田及水塘損毀,災民急需逃離家園。
過去多年,廣東省河源市內因非法瘋狂開採稀土礦,導致水土流失嚴重,以致流向東江的長塘河河床增高,排洪不暢,引發水災、滑坡。最近幾年,當地每年都有人在夏天的山泥傾瀉中喪生。其中和平縣在去年6月發生特大水災,全縣17個鎮不同程度受災,受災人口達到9萬5千人,直接經濟損失達1億3千萬元人民幣。長塘鎮更是受災最嚴重的災區。
在長塘鎮就讀中學的小許對記者表示,去年水災帶來的情景仍歷歷在目,目前正是6月的雨季,不過雨量不大,只有一次大雨把大街淹浸。她說,每當下雨時便非常擔心,害怕再次發生水災。
她說︰"有一次很大,差不多要浸街了。每年到那個時候都有一點害怕。反正一下雨我們就去看一下。反正一下大雨我們就有一點擔心,如果下雨太大,看河裡的水漲了多少,如果漲得快的話我們便搬東西。"
另一個重災區之一的龍坡村村民徐先生說,每當降大暴雨,低窪地區的水深可高達2米,相信是大量水土流失所致。他說︰"水土流失是有的,變不變都是沒辦法,水到了自己也沒有什麼辦法解決。水漲了就往山上跑,還有什麼措施?水漲得太快你躲也沒用。"
記者問︰"那深度呢?一般來說有多高呢?"
他回答︰"低的地方就有1米至2米。"
另一名龍坡村村民張先生也說,回想去年的水災,心仍有餘悸。他說︰"在家裡肯定要防範,要把東西搬好一點。去年的雨下得太大了,一下雨山坡全部滑下來了,山都塌下來了,像那個泥石流一樣。
水災背後其實是人禍。河源市和平縣長塘鎮稀土資源豐富,從90年代中期開始斷斷續續地開採。由於近年來稀土的價格暴漲,在豐厚利潤的誘惑和向上級交付政積的推動下,當地官員默許了私人私自開採。在2007年時,僅長塘鎮就有20多家稀土礦,大部分是非法經營。
瘋狂非法開採稀土礦的另一個原因,是當地市民的環保意識不強,往往在小惠小利的引誘下,變賣蒼翠的山林地。隨著稀土礦的不斷開採,農田已變成了荒漠,泥沙被雨水沖進河道裡,令當地原本有幾米深的河床,漸漸只剩下幾釐米。加上河流的排洪洩洪能力減弱,只要稍有降雨,河水就沖毀農田和道路。網上資料數據顯示,2007年4月強降雨量,長塘鎮就有5千多畝農田被沖毀。
在和平縣內開生態農莊的徐先生表示,去年有媒體揭露有人偷偷開採稀土礦,加上要召開亞運會,當地政府已勒令停工。儘管現在非法開採稀土礦已驟降,不過仍然有得到政府允許的繼續開採。
徐先生的生態農莊附近土地也含有稀土成份,他說,認識到開採稀土礦會為環境帶來不可挽救的破壞,加上擔心日後子孫的健康,他情願少賺一點錢,也不會把這些土地賣出去。
徐先生說︰"以前是有這方面的,現在好了點。我們周邊都是稀土礦,但是都不准他開採,主要是針對環境污染這方面。錢這方面來說,用了後下輩子我們的後代和子孫都會罵得你要死。"
稀土礦的氾濫開採,不但為當地民眾的生命財產帶來極大的危害,而且用於稀土生產的硫酸、草酸、硫胺、碳胺等化學物質流進東江河里,令東江水源造成一定的污染,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飲用東江水民眾的身體健康。
除了污染水源,原始的稀土開採還使土壤重金屬含量嚴重超過標準。廣東省政府去年曾經做過調查,認為珠三角土壤重金屬污染20年之內都無法復原。
下一集,我們再探討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