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哭泣的东江 Opens in new window ]
廣東省河源市素有粵東寶庫之稱,礦產資源品種已發現56種,其中鐵、鈦、鎢、錫、稀土、螢石、高嶺土、陶瓷土、礦泉水和地熱是河源市的優勢礦產資源。全省最大的兩個水庫——新豐江水庫和楓樹壩水庫都在河源境內,成為香港及珠三角主要城市最重要的飲用水源區。
河源市紫金縣臨江鎮懷疑因附近的三威電池廠違規,直接將工業污水排入河流,導致附近多條村莊村民血鉛水平超標,其中受害孩童超過一百人。引發200多村民在六月中到鎮政府抗議,要求交代當局原先答應給病童三個月的排鉛療程,後來反口終止的原因。該電池廠已勒令停產整頓,企業負責人被刑拘。
紫金縣居民林小姐表示,由於了解到電池廠把東江水污染了,因此她不敢飲用東江水,擔心健康受損。
她說︰"還沒重開,應該沒那麼容易,因為那些污染物有毒,相信不會重開。是有擔心的,我們沒有用他們的水便不用那麼麻煩。不過我們這裡是在下半縣,我們都是飲用我們水庫裡的水,不飲用東江水。"
其實,發現有企業直接把水排放到河流,引致民眾飲用東江水後健康受損的,不止被揭發的電池廠一家。
河源市合平縣陽明鎮大坪村村民黃先生表示,當地一家化工廠排放大量硫酸水和鹽酸水等有毒物質,同時又把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質的矽渣,埋在東江供水水源水質保護區的和平河大坪段河邊的山坡上,甚至直接經過排污管道排放到東江河水源頭之一的和平河裡。
水源被污染後,造成莊稼絕收,魚蝦死亡,數千村民的健康受損嚴重,有很多人患上鼻炎或喉炎,嚴重的得鼻咽癌。村民住宅的金屬門窗也在短時間內出現鐵銹,被腐蝕。上訪10多年和投訴都沒有結果。
黃先生又說,直至在3年前該化工廠關閉後,他們的健康才不致於一直惡化下去。
他說︰"反對十幾年了,對人身體影響最大。好像在2009年政府把這個廠關閉了。只要這間廠關閉之後便沒有污染了。"
在河源市鄰近東江的韓江,也同樣受到嚴重的污染。龍川縣紫市鎮水坑村村民鍾清如,在2006年底曾致信到河源市政府,投訴村裡的瓷土礦被偷挖開採,以致附近供幾十萬群眾生活用水,以及幾十萬畝的農田灌溉耕作的水庫受到嚴重污染,希望政府能立即制止濫挖瓷土。
鍾清如表示,去年政府已勒令停止開採,不過大片林木山地被砍伐了,山體已被挖得滿目瘡痍,變成光禿禿的一片,散落遍地的瓷土被山泉溪水沖到河裡,使得本是清澈的河水白得像牛奶一樣,泥沙填滿了河床。一到雨天,情況就更加糟糕,漫山遍野的黃泥濁水流到河裡,變成非常混濁。
他說︰"我們村裡主要是瓷土礦,現在已停止(開採)差不多一年了,可是那河流的河床還未清理泥石。農作物可以吃,但是水污染很嚴重。是開採瓷土引起的。主要下雨時泥石流厲害。"
廣東省生態環境與土壤研究所研究員萬洪富對記者說,目前他正著手對省內的生態環境進行調查,不過有關的數據仍在整理當中,不便透露。根據他研究所見,相信是監於政府已意識到對土壤污染所帶來影響,近年來已陸續下發政策作出保護。不過受到污染的土壤已不能回復原來的面貌,儘管污染地區不是主要集中在東江流域,即使有毒物質有機會已排入東江裡,不過經過稀釋後,目前到香港的東江水仍可安全飲用。可是對受到污染地區來說,飲用地下水仍有一定的安全風險。
他說︰"廣東在土壤污染方面可能已有所防範,但是現在也不好說的。超標的排放可能會引起土壤裡如鉛這些物資起標,減少是不會減少的,可能局部地方有所增加。但是總的來講,相對還是穩定的。如果從土壤來看污染,河源的土壤污染對江河影響不大,但對當地的地下水可能有影響。"
萬洪富補充,珠三角地區工業興旺,若工廠的排設施不到位,會直接影響到附近的水質。究竟影響的程度有多大,我們下一集再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