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長達十多年的長江三峽大霸工程,去年起陸續完工,但工程近年引發長江沿岸的土壤侵蝕、土石流、農地枯竭等生態危機,至今未得到解決。最近,為配合珠三角航運及交通需求,江西省當局亦計劃,將江西的贛江與廣東的珠江打通,開鑿橫跨兩省的贛粵運河,將贛江打造成長三角通往珠三角的交通大動脈,但建議在江西引發很大爭議。
江西省水利規劃設計院的構思,贛粵運河北起九江湖口,穿越贛洲幹流經南昌、贛洲等地,再到達廣東,經邵關、珠三角南達廣州珠江出海。雖然開闢成本高達一百億人民幣,但當局認為運河建成後,由長江到珠三角的船不必再經東南沿海,減少1200公里的航程,降低貿易航運成本,打造成黃金航運經濟圈。最近兩地政府已就計劃多次接觸,並實地勘察。
計劃隨即引來網民激烈討論,在《大江論壇》,有網民認為開闢運河有助發展江西旅遊,但亦有網民擔心工程重蹈三峽工程覆轍,引發江河水位下降,影響生態環境,弊多於利。學術界及官員也有不少反對聲音,有環保專家擔心,工程會污染江西數以百萬計民眾飲用水源。
江西居民蘭洪波居住在贛洲十多年,他對本台表示,現在全國都以鐵路為運輪交通,質疑建運河帶來的經濟成效。他説:運輸的話主要不是通過河流,主要是通過道路,火車、汽車,現在這個運河沒什麼意思吧。
另一名贛洲居民左文華,是當地的工程師,他贊成建運河,因為江西本身交通並不發達,開通水路有助當地經濟發展,但他希望當局做好環境保護。他説:以後的人生活、生存的環境,不能以生活環境作為代價的,因這河流一打通的話,贛洲的河水包活鄱陽湖都有影響的。
江西理工大學環境資源法研究中心副教授王世進,接受本台訪問表示,贛江與珠江的水量充足,工程對水位影響不大,但兩省交界處有很多優美的生態保護區,工程一定對生態區造成影響,當局在規劃時要做好評估及保護。他説:運河兩邊包括森林、土地、生態破壞問題,包括生物多樣性的問題,比如說東江源,它為廣東、深圳、東莞以至香港,都是這邊的水源地,開這運河定要重視環境第一,要不就沒有意義了。
屬長江水系的贛江與珠江長距只有九公里,過去百多年來,當局都一直反覆研究打通兩江,但在爭議聲中計劃一直在構思階段。最近江西一家網站的民意調查顯示,近四成九網民反對計劃,認為對江西弊多於利,只有三成網民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