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0:00
綿竹市政府上周三公布了《綿竹地震災後農房重建工作實施方案》,根據方案內容,一般農戶獲得一萬六千至一萬九千元人民幣資助。而在地震時被列為困難戶的災民,可以獲得額外四千元,用作重建家園之用。有關方案的目標,是年底六成家庭可以有屋可住,明年底完成重建家園的工作。
不過一名綿竹市聽眾,周五向本台記者投訴,指興建具抗震能力的房屋,需要的建築成本高達八萬至十萬人民幣,政府的資助根本不足以應付需求。他指很多綿竹居民的子女,都前往沿海大城市打工,他們的積蓄和收入有限,未能夠負擔興建抗震房屋費用,有可能要再住在抗震能力低的房屋。他說﹕政府只是發一萬六千元的資助,要興建能夠符合國家抗震標準的房屋,那要八萬到十萬人民幣,我們只是打工,之後建房子也用掉了儲蓄,所以希望傳媒多多反映這現象。
他指今年五月地震後,當地經常發生規模大小不一的餘震,如果不興建合符防震規格的樓宇,他恐防日後再有地震,當地會再度出現嚴重災情。此外,冬天將近,如因資金不足而未有重建房屋,不少災民可能要在簡陋的帳篷或臨時房屋內過冬。
本台記者在周五,按文件的指示,致電負責災民房屋重建資助工作的綿竹市建設部,但有關官員指,他們只是執行政策,有關政策制訂的背景和原因,需要向綿竹市抗震救災指揮總部方面查詢。這位官員說﹕這一點我們也不清楚,因為我們只是負責執行政策,進一步的問題,要求抗震救災指揮部那邊,他們才清楚。
不過,本台記者多次致電綿竹市抗震救災指揮總部,辦公室的電話一直未有人接聽。
在今年五月十二日發生的汶川大地震,四川省綿竹市是其中一個重災區,當地的工業重鎮漢旺鎮,更加幾乎被夷為平地。而由於地震重建帶動的需求,不少建築材料的價格普遍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