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欲刺激港人夜間活動及消費的「香港夜繽紛」,即將在本周四(14日)推出詳細方案,香港各政黨紛紛向港府出謀獻策,其中民建聯建議推行「夜間體育活動」帶動夜經濟,讓年輕人有更多地方及有「少少規範」地進行「夜運動」;工聯會就稱有必要設「手作市集」來吸客,並「搞好翻廟街、摩羅街」等原有旅遊景點。
民建聯:推行「夜間體育活動」
民建聯周二(12日)發表《城市運動發展擬定倡議書》,建議推行「夜間體育活動」帶動夜經濟,包括舉辦夜間體育賽事、延長康文署室內體育館開放時間,以及逢周五、六、日及公眾假期,延長城市運動體育中心至午夜12時。
身兼立法會民政及文化體育事務委員會主席的鄭泳舜,就指「夜體育絕對喺夜經濟好活動嚟」,惟港府對於年青人街頭活動限制太多,令街頭缺乏活力,建議康文署可「拆牆鬆綁」,讓年青人有更多地方及有「少少規範」地進行「夜運動」,周邊地方則可設零售商品及食肆等,促進消費。
鄭泳舜同時強調,「夜運動」需與當區居民生活取平衡,又指現時並非沒有地方可讓年輕人使用,如尖沙咀海傍、星光大道、港島海傍,西九文化區均可讓年輕人進行「夜運動」。
工聯會:設「手作市集」吸客
工聯會一個屬會「香港百貨、商業僱員總會」,同日亦公布「夜市調查」,指訪問近1900名會員,近七成會員支持設立夜市。至於夜市類型,受訪者認為最能吸引人流的是飲食、零售和表演節目。最多人關心夜市的地區及交通、消費價錢和衞生環境。
該會的外務部總幹事鍾博文指,現時不少商業地區「相當靜」,提倡各區在晚上8點後設立「手作市集」帶動人流,稱可以為原有商戶「打打氣」。該會強調,「手作市集」租金低廉很重要,呼籲港府確保夜市市集低租,避免重蹈美食車政策的失敗。
總會另一建議為活化廟街、摩羅街等原有旅遊景點。鍾博文指疫情之後,不少廟街、摩羅街的人流大減,他們亦因現時的噪音限制,晚上11、12點就關門。他希望港府可以在現有法例「拆牆鬆綁」,研究放寬飲食牌照和與衛生相關的法例,從而「搞好翻廟街、摩羅街」。
責編:李世民 網編:程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