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專家建議對中國封網行動提控

0:00 / 0:00

美國新任總統特朗普對華貿易立場強硬,中美貿易制約如箭在弦。美國保守派智庫有貿易專家建議,特朗普指派美國貿易代表,在世貿組織就中國網絡防火牆提出訴訟。(高鋒 報道)

曾擔任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顧問的美國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EI)國際貿易問題專家巴菲爾德(Claude Barfield),對世貿組織規則有深入研究。他在一份報告中提到,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已經在去年“國家貿易評估報告”認定,跨境互聯網通信的過濾,對外國供應商造成嚴重影響。

他說,全球流量排名前25名網站中,有8個在中國被禁,其中包括谷歌(Google),臉書(Facebook),推特(Twitter)和YouTube,認為這些禁令,具歧視性保護主義政策的特徵; 報告並提及,中國國內的信息技術市場,規模達3450億元美元,並且還有很大增長空間。

香港互聯網協會網絡保安組發言人楊和生估計,所謂歧視性保護主義政策,指的是網絡防火牆,對在中國營商的外國人,構成不便。

楊和生:如果有些外商在中國做生意,需要透過互聯網,接觸外地,例如美國、歐洲的資訊。一旦過濾,外商在華期間,存取資訊就有困難。

多個全球流量排行前列網站被禁,令使用者少了選擇,構成外國專家眼中的歧視。

楊和生:排行在頭9位的,都是外國資訊,我相信“歧視”是指這些,也就是說,不許人家看外國資訊,只許人家看中國提供的資訊。一旦它強行禁止所有人,去所有的網站,以gmail為例,像現時這樣全面禁止。供應商未能提供為中國大陸提供服務,這似乎有違WTO和自由經濟貿易的概念。

國際貿易問題專家巴菲爾德表示,中國在為自己的網絡審查制度辯護時,往往援引WTO規定中,有關公共秩序和道德的例外條款,合法性受到WTO專家和上訴機構挑戰,又指,比起全面、長期封鎖個別網站,對搜索結果主動過濾,可以減少貿易限制。

內地民眾要上Facebook、 Twitter 和大部份境外新聞網站,都一定要用虛擬專用網絡( VPN) “翻牆”,工信部早前公佈,即日起至明年3月31日,在全國範圍,對互聯網網路接入服務市場展開清理規範工作,各基礎電信企業、互聯網網路接入服務企業要全面自查,未經電信主管部門批准,不得自行建立或租用 VPN。

除了美國,歐盟駐華代表團也高度關注有關政策,認為對貿易及個人聯繫等,都有負面影響。

維權人士賈榀表示,在內地,“翻牆難”不是今天才開始。

賈榀:以前的話,翻牆非常容易。有很多翻牆軟件可以用。最近一兩年,經常出現翻牆翻不過去的情況。你看我們國內這些維權人士,很多時候都需要接觸這些外國的信息,接觸外國的網站,一旦涉及到政治的網站,一般都是禁止瀏覽的,也就是說,必需要用VPN來翻牆。

他相信,全面禁止VPN,會對國內的訊息流動,產生很大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