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限制網民瀏覽境外資訊的手法層出不窮,有人發現,部份被官方列為敏感的海外新聞網站,網民下載後會出現"欺詐網站"的警示。正值中國在浙江省舉辦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出席會議的習近平再次強調"網路主權"。(吳亦桐 報道)
中國資深記者高瑜周三(16日)在社交媒體上發佈消息,指中國進一步限制網民瀏覽海外網站,只要下載被列為"敏感"的新聞網站,就會出現"欺祚網站"的提示。有網民使用騰訊瀏覽器登陸"美國之音"等網站,會出現"危險、這可能是欺詐網路"的提示。
中國資深互聯網人士、銀杏技術諮詢創始人之一郝培強,在接受本台採訪時表示,這是中國政府早就開始實施的網路管控方法之一,只要高層下令,從技術層面非常容易執行。他建議網友棄用國內流覽器和軟體:如騰訊、360、百度、阿裏等。
郝培強說:不見得是最近才有的事。國產的流覽器只要它維護一個列表,他說你是什麼就是什麼。國內流覽器確實不太好相信,因為也有政府的壓力,政府說某個網站不讓你訪問,他也就只能讓你不能訪問了。
中國近期曝光的封鎖海外網站事件,和利用軟體監控的新招術,包括上月底在奧地利維也納舉行的電子社會隱私研討會上,牛津大學的三名研究人員,發表對中國防火長城的研究報告。該報告監測了1871個在中國註冊和運行的公共DNS伺服器,發現DNS伺服器返回的海外敏感網站的IP地址,是防火牆傳給他們的污染後的假資料。
據美國"紐約時報"報導,近期發現安卓手機被大規模監視,包括華為和中興在內使用安卓系統的中國手機,被悄悄裝設了由中國上海一家資訊技術公司編寫的軟體,該軟體可將用戶資料自動上傳到中國伺服器,包括用戶完整的通訊紀錄等。受影響最大的包括國際用戶。
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正在浙江省烏鎮舉行,在周三的開幕式上,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視頻講話,重申中國將堅持網路主權;習近平還表示,將與國際社會共同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路空間。高瑜認為指稱海外新聞網站為"欺詐網站",是一種誹謗,正好與習近平所主張的"網路主權"反其道而行之。
人權組織"國際特赦"繼周三發表公開聲明,呼籲具規模的國際科技公司,包括正在烏鎮參加互聯網大會的Facebook、微軟,領英(link) IBM、斯特拉等抵制中國的"網路安全法";"國際特赦"東亞研究部主任阮柔安(Roseann Rife)周四再撰文,呼籲抵制中國"奧威爾式網路"。
國際特赦組織中國研究員潘嘉偉,接受本台訪問時指出,中國政府的網安法,將現有的侵權行徑編篡成法,使營運於中國的科技公司變成國家的監視工具,用以誘捕那些被政府認為是鬧事的人,他們已經拘捕了甚至數以千計的在網上發表批評政府的人。因此國際公司有責任在考慮中國市場利益的時候,將人權標準作為重要的考量標準。
潘嘉偉說:外國的互聯網公司到中國裏面去做他們的平臺,他們在恐懼(中國當局)的過程中,沒有想到他們其實也就在幫中國政府打壓中國公民的言論自由。我們會繼續呼籲互聯網公司對於言論自由和隱私權這兩個方面特別關注。
潘嘉偉也認為習近平一方面強調"網路主權"、一方面過濾、跟蹤海外網站,這是危害互聯網自由的行為,中共當局實施的是一種雙重標準。
潘嘉偉說:他們對這個事情有雙重標準,這個雙重標準也看出來他們根本沒有把人權(原則)操作在裏面,這樣的一個標準沒有去跟從我們要求的國際人權標準。
不久前美國非政府組織"自由之家"公佈了2016年全球網路自由度調查報告,以"上網障礙"、"內容限制"及"侵犯用戶權利"作為三大指標,中國再度倒數第一,屬於網路最不自由的國家。
0:00 /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