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傳媒指,因將習近平寫成"中國最後領導人"的涉事新華社編輯,被以犯政治錯誤而遭處分,多名責任人被連坐。但該篇報道隨後亦消失於公眾視線。兩會剛結束,期間中國拑制媒體現像更加嚴重。有網友透露,中國知名媒體人賈葭准備飛赴香港失聯,疑與國內無界新聞發布"公開信"有關。(黃小山/林樂同 報道)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報道,中國官媒新華社日前在報道中誤把國家主席習近平稱為"中國最後領導人",該事件旋即被多家中外傳媒報道。新華社隨後已急刪改該則原始報道,但此事已被認定為政治錯誤,涉事編輯李凱面臨被停職、撤銷發稿人資格,其作為預備中共黨員資格也會被取消。
聯合早報網的報道稱,新華社內部調查後傾向認為,導致錯誤的原因是發稿編輯在改稿時,以拼音輸入法輸入「最高」(ZG)時,手誤輸入了「最後」(ZH),而在鍵盤中「G」右邊就是「H」。
該報道還稱,涉事編輯為1992年入職、現年48歲的李凱,他曾在香港做過駐地記者,去年獲升為新華社對外部港台發稿中心主任,此前曾長期擔任兩會新聞報道的發稿編輯。新華社高層將是次錯誤定性為"政治錯誤"、"影響惡劣"。該社對外部領導和分管領導,也分別被依照《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進行不同的責任追究。
報道還引亦知情人士稱,新華社原駐冰島的記者黃曉南於全國兩會期間返回中國,本月11日從家中墮下,自殺身亡。據報警方調查指是"抑郁症導致"。但聯合早報網就該事件的報道很快被刪除。
而國內維權人士王茘蕻週三在推特表示,中國知名媒體人賈葭週二(15日)下午從北京前往機場准備飛赴香港,過程中失聯,事件疑與無界新聞發布"公開信"有關。
要求匿名的中國媒體人告訴本台記者,根據黨對媒體的管控模式,這個處分屬輕的。負責媒體審查的中宣部規定,寫錯國家領導人的名字,都會被作為重大政治問題,除非被涉及的當事領導人親自表示赦免,當事記者才可能免於處分。
他說:這個事件不就是一個事故嘛,沒校對清楚,大意了唄。停職不算什麼嘛,這個處分在圈裡不算狠啦,其實已經算很簡單的了。人民日報也錯了一個,把包子(中國民眾對習近平的戲稱,因為其曾到慶豐包子店吃飯顯示親民)的名字寫錯了,也是這種打字錯誤。中國是這樣的,中國是首先新聞事故它是從政治意義上來說的。錯別字是錯別字,上面給一個小罰款啊,或者警告之類的。所謂的事故,指的就是政治上造成重大影響的這種失誤,是這麼一個概念。國家領導人的名字是典型的政治問題啊,重大問題啊。
此外,宣傳部還要求對領導人的圖片的使用,以及出現多個官員時按照職務排名的順序,都不能出錯,否則編輯和記者都會被追究責任。
隨著中國加緊對媒體的管控,剛結束的兩會期間,媒體無法公開報道敏感問題。上海財經大學教授蔣洪在接受財新傳媒采訪時,表達了對言論空間被壓制的擔憂,被稱為是兩會少有的"好聲音",但該稿件迅速遭刪除。但他並未因此禁言,週三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 專訪時表示,一個社會如果只聽一種聲音的話,那它很容易犯錯誤,避免錯誤的一個很好的辦法是讓大家都來說話,讓他們能夠看到全面的情況。
據知情人表示,財新對蔣洪的采訪,引起了《紐約時報》的關注,導致壓力陡增,最後多篇文章被刪除。但刪文的指令來自何方,記者都不知情。
她說:主要是因為《紐約時報》報了嘛,因為紐約時報是把它做成了一個闡釋,它直接說是財新的一篇文章,我覺得中文版沒有那麼強的意思。這個應該編輯他知道吧,我們真是沒法知道,因為他不需要通過我們,就說你們這個事情不要轉發了。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一名編輯則拒絕了采訪,他表示,這只會導致他們的言論空間更窄。此外,當事人蔣洪教授,則一直沒有接聽電話。
另據科技網周三報道,該媒一記者僅僅因為問了軍工企業代表一個問題,結果遭其公開的威脅,該代表稱,"涉及軍工企業的,不能隨便寫",還公開威脅,他已經記下了記者的證件號碼,小心有關部門把記者抓起來。但科技網的報道沒有透露系何企業以及該代表名字。
0:00 /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