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三名維權人士,包括胡石根、唐荊陵和高智晟,不顧自身安危,不遺餘力推動中國的人權和民主。獲中港和海外多個團體,聯合提名角逐新一屆諾貝爾和平獎。有維權人士認為,三人獲提名意義重大,至於能否獲獎,肯定會有政治和經濟考慮。(高鋒 報道)
香港基督教團體“國際天糧”周四(18日)宣佈,提名胡石根、唐荊陵、和高智晟三名內地維權人士,角逐諾貝爾和平獎。
國際天糧將聯同美國對華援助協會會長傅希秋等多名海外、內地、及香港人士,組成提名委員會,計劃明年起,向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申請提名,如果首兩次提名,未能成功入圍,會以2019年的諾貝爾和平獎為目標,目前首要,是在全球各地,收集到5萬人聯署支持提名。
國際天糧總幹事鄔小鶴表示,2019年是中共建政70周年,同時是“六四”30周年,希望通過提名,引起國際社會,對中國人權現狀的關注,也藉此提醒當地當局,極權的社會和政權,應有所改變,否則民眾可能會抗爭。
被提名的三名維權人士當中,胡石根被稱為中國的曼德拉。他為民主、宗教、維權服刑長達23年,成立了中國第一個反對黨,最近因“顛覆國家主權罪”判監7年半。
胡石根的弟弟胡水根接受本台電話訪問。他說周四去過探監,胡石根現時一切正常。
胡水根:還好,各方面都還好,再加上監獄的條件也不錯。領導也對他們挺照顧的。
至於獲提名諾貝爾和平獎一事,胡石根聲稱,不清楚這個獎的性質,又說兄長是否獲獎,不是他首要考慮。
胡水根:那就是說,這個獎是挺好的一個獎,是吧?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就好唄。那當然是好事,對吧。現在我主要是希望,我哥哥在那裡面,身體能健健康康就好了,其他的都是次要的。如果他身體不好,很糟糕的話,你給他再多的榮譽有用嗎?
有“中國良心”之稱的維權律師高智晟,曾經為法輪功修煉者、家庭教會基督徒,以及底層農民辯護,被囚禁10年以上,至今仍被當局軟禁,近期再度失去聯絡。
北京維權人士胡佳以“戰友”形容高智晟。
胡佳:他通於發聲。他就是本著一個律師的良知。本著對於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則的堅持,公開的發出聲音。這在當時是大智大勇的。 更大的代價是甚麼? 是他在長達8年的時間內,不是在牢獄中,就是在那種失蹤的黑獄狀態下。
同樣是律師的唐荊陵,有“廣州維權君子”之稱, 致力通過非暴力行為改變中國,提倡“中國公民不合作運動”。2014年6月因涉嫌煽動顛覆國家政權被捕,去年被判5年徒刑。
胡佳:他也被吊銷了律師資格,很早就被吊銷了,但是在這個過程,他仍然堅持他的和平理念,還有他發起過“六四禁食節”,像這樣的活動,到現在還有公民在奉行。
胡佳認為,三人獲提名意義重大,至於獲獎與否,取決於挪威諾貝爾委員會,有多大勇氣。
胡佳:因為他們提名這件事本身就充滿了意義。在某種程度上,給中國社會帶來更多的關注。有助於改善獄中人的生存條件。在劉曉波先生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之後,中國政府向挪威施予很大的報復,政治上和經濟上的報復,所以這個國家是否願意在這個事情上,願意作出這種犧牲,來推動中國的變革,目前來講還不可說。
他說,希望透過三人獲提名,向中共政權的合法性提出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