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投訴平台、中國夢辦均受批評

0:00 / 0:00


大陸近日推出兩項新措施均受到負面評價。國家信訪局本月起向民眾提供網上投訴平台,但啟動首日即出現癱瘓情況,訪民無法登入,對投訴成效亦不抱期望。另外,四川政府推出"中國夢領導小組",亦受到廣泛質疑,被人權組織批評是官員討好上級的面子工程。(林靜報道)

國家信訪局於周一推出"網上投訴"平台,民眾登記姓名、身份證號碼等個人資料並成功註冊後,便可提交投訴內容,可是網頁啟動首日即觸礁。

有不少網民指,相關頁面一度顯示錯誤日期,而進行注冊時,竟彈出"系統正在升級,新系統將在2010年1月1日啟用"的提示,估計是點擊註冊的人數太多,導致系統癱瘓。

在上訪路已有十多年的北京訪民張淑鳳接受本台問時表示,曾嘗試登入該官網註冊﹐但未能成功,亦未曾聽聞有訪民成功註冊。

她指,自己嘗試登記亦只是抱以好奇心態,對政府設定這個投訴平台的效果不寄厚望。
張淑鳳:我跟其他人(訪民)說,都没有聽到他們說上得到,大家都不相信。我們當面的跟他們(信訪辦)登記,你都拒絕解決,現在搞這個網上的,難度就會受理嗎?都是騙人的。

對於網上投訴平台的設立,網絡自由作家﹑前《海洋日報》記者昝愛宗認為,全國訪民上百萬計,若民眾同一時間點擊註冊,出現網絡癱瘓是意料中事,認為局方無論於硬件或是軟件不能應付如此龐大的數據量。估計設立網上投訴平台,只為舒緩信訪單位壓力的權宜之計。
他說:數十、上百萬的訪民走到北京信訪辦,構作很大壓力,有人甚至攔總理的車,所以設立這個平台,是想轉移一下視線。

對於有網民表示,提交申訴資料前需先登記個人真實資料,擔心會招致報復。昝愛宗認為,按現今中國政府處理投訴個案的機制,擔心絕對有道理。
他說:所有上訪問題,都是由所在地去解決的。你若舉報一個市領導,過幾天,市領導就能拿到這封投訴信了,他可以反問,你投訴我嗎? 問題原來都是由他解決。如果地方不給你解決,中央會給你解決嗎?找習近平幫你嗎?

他認為,官方網上投訴平台若要取得民眾對其成效的信任,最基本的,必須將辦理進度和結果透明化,讓舉報人可通過網絡向中央信訪局作出查詢。

而本台致電國家信訪局辦公室查詢,但電話無人接聽。

另外,於四川省委的推動下,成都市、綿陽市、瀘州市等多個地方政府部門,最近成立"中國夢領導小組",計劃推行多項民間活動,從而實踐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偉大中國夢"理念,但受到民眾廣泛質疑。

位處成都的《天網人權事務中心》負責人黃琦認為,"中國夢領導小組"與習近平主席主張的"實幹興邦"理念相違背。批評活動只是地方官員迎奉上級領導的面子工程。
黃琦:其實跟宣傳江澤民的"三個代表"或胡錦濤的"科學發展觀"大同小異。現在的官員善於追風,趕緊成立一個夢辦,第一可解決冗員編制的問題,另外可以說是做給上面看的。

中國法制網近日亦刊登文章評論,認為政府部門職能設置,應是科學的長效工作,根本不用疊床架屋,結果是政府機構越來越多,除了製造聲勢顯示政績之外,難以成為持久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