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戰影響浮現 中國PMI重回收縮區間
4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按月下跌1.5至49,遜市場預期的49.7,是2023年12月後新低。
法國擬明年向中國小額包裹徵收處理費 阻截廉價免稅貨湧入歐盟市場
法國政府近日表示,計劃由明年起,對來自中國的低價網購包裹加徵額外處理費,以遏止大量免稅商品湧入歐盟市場,保障本地企業和消費者安全,同時維護公共財政收入。
【關稅戰】特朗普集中談判貿易協議 習近平展外交攻勢促全球抗美
美中貿易戰升溫之際,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積極推動外交攻勢,試圖團結國際社會對抗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的貿易強硬立場。
【越戰結束50年】港曾為越南難民「第一收容港」 歷史研究者:港由接收難民到移出難民
越戰結束50年,曾經為越南難民「第一收容港」的香港,一度接收超過廿萬名越南難民,令港府束手無策,更引發多次騷亂事件,多人死傷。
3月15日,美國政府終止了對自由亞洲電台的資助,因此我們的員工人數減少。但我們仍將繼續在網站及社交媒體平台上提供有限的新聞更新。感謝您持續的支持。
【美中關稅戰】 美國製定多項措施應對中方「稀土牌」
北京使出「關鍵原料牌」,限制對美出口稀土,令美國陷入「稀土荒」。
菲律賓選前拘持澳門護照中國男子 涉選委附近操作監控裝置「IMSI捕捉器」
菲律賓國家調查局(NBI)日前拘捕一名持澳門特區護照的中國男子,指其涉嫌在選舉委員會(Comelec)辦公室附近操作具監控功能的裝置。
特朗普: 國家安全顧問沃爾茲調任駐聯合國大使
早前爆出Signal聊天群組洩密醜聞的美國國家安全顧問瓦爾茲(Mike Waltz),即將辭職離開特朗普政府, 離職名單中還包括他的副手黃之瀚。
黨媒嚴厲警告李嘉誠出售港口 必要時使用國安法對付
香港黨媒文匯報威脅如果李嘉誠仍然一意孤行出售貨櫃碼頭業務,中方「必要時涉及國家安全的法律也可以使用。」
台學者新作為「反送中」定調:集體臨機應變 即使失敗但帶來改變
長期關注香港社會運動的台灣學者何明修,近日出版新英文書,提出「集體即臨機應變」的概念,說明「反送中運動」去中心化的現象。他提出運動去中心化是全球趨勢,香港卻「提供了一把概念性的鑰匙」。
港男帶貨赴台搜出逾3公斤大麻花 聲稱不知情「以為係水晶」
香港一名張姓男子疑透過網上媒介,受託帶貨到台灣賺取5000港元「快錢」,惟入境時被搜出逾3公斤的大麻花,雖然他供稱行李箱由委託人轉交,自己並不知情,但仍遭當局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送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