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傳統的政治理念,"大一統"与現代統一國家的概念有很大區別。"大一統"的核心是一個統一的等級權力結构,而非平等的權利体系,這實際上是一個放大了的中國傳統家庭概念。而現代統一國家的概念則是由平等的個人和實体組成的一個自愿聯合体的概念。上一篇評論指出,与西方強調民主和法制的權力結构相比,中國的大一統有明顯不足。不足之一就是大一統的權力結构缺乏穩定性。特別是其改朝換代的机制,對社會造成的振蕩和破坏,极其巨大。中國的大一統在遭遇現代化挑戰的過程中,失去了兩個傳統的要素,一個是輕徭薄賦,另一個就是精英階層分散居住在農村。這兩個要素,對大一統的成功曾起過關鍵作用。但是,在現代化的條件下,卻不可能繼續維持。這首先是因為現代化的經濟發展,需要大量公共投資,輕徭薄賦等于拒絕發展。其次,現代化与城市化直接相關,精英集聚城市,不可避免。大一統的中華帝國,一直存在行政能力不足的問題,但是輕徭薄賦政策,緩解了對大一統行政能力的挑戰。因為只要向民間取之有限,政府就不會過分膨脹,中央政權對各級政府的管理也就相對簡單。最重要的是,政府与民間的關系不至于太緊張。即使官吏有貪污腐敗的問題,對社會和經濟的影響也有限。大一統也存在司法能力不足的問題。但是,在精英分散居住的時代,其司法的負荷比較輕。只要王朝能夠維持精英分子的政治忠誠,國家就能夠在社會的最基層,不依賴司法程序,而是通過精英分子直接調解,緩和各种利益矛盾,維持微觀社會的經濟和社會秩序。在現代化的壓力下,缺乏行政和司法能力成為大一統權力結构致命的弱點。現代化要增加公共開支,意味著稅率必須提高,但是,在專制政治下,一旦稅率提高,政府和民間的關系就會全面緊張。中國傳統的大一統,并不存在對公共收支有效的管理監督机制。自上而下的管理監督因為國家太大,很難執行,自下而上的監督則被視為政治上的禁忌,不能考慮。最麻煩的是,公共收支在很大程度上是地方決策,但是大一統的一個基本功能,就是削弱地方權力。因此我們不難理解,中國現代化一個很自然的沖動,就是擴大地方的自治權力。中國現代化的實際進程也証明了這一點。但是,地方分權的趨勢卻在政治上對大一統的存在提出了根本性的挑戰。中國的精英階層在上個世紀之初的辛亥革命高潮中就感到了這個矛盾,當時他們為了要現代化,舍棄了大一統,提出了聯省自治的主張。但是,在后來的發展中,中國精英階層的主流又回到了大一統的現代化這個思路。這一方面是因為,中國地方分權的發展,与當時的民族利益發生了沖突。一些強國,特別是日本企圖利用中國的內部矛盾,侵吞中國領土。但恐怕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國的精英集團受到國際潮流的影響,選擇了一党專制的意識形態。中國的精英集團認為他們找到了大一統的現代化形式。國民党的大一統現代化之夢沒有實現,共產党的大一統現代化代价慘痛。但是,目前中國精英階層的主流,依然沒有放棄大一統現代化的夢想。這是中國現代化走不出陷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中國的精英階層,為什么執著地堅持大一統現代化之夢呢? 這是利益和認識因素交互影響所至。大一統的政治和文化市場,不僅規模巨大,而且高度壟斷。在大一統下,一旦出人頭地,就享有极大的名望或极高的社會地位。這樣的利益導向,容易刺激人不惜一切進入精英集團,卻不刺激精英分子反思大一統的弊端。中國許多精英分子自信向往民主和人權,但是,他們看不到地方權力的提升与個人權利發展的重要聯系。實際上,無論過去還是將來,個人自由空間的擴展,都只有在多元的權力結构中才可能實現,而為了建立一個多元的權力結构,地方自治無論從邏輯上還是在過程中,都是比多党政治更先決性的條件。不要忘記,人類總是先用腳而后用手來選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