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日,香港特首曾蔭權率領五十九位立法會議員,訪問珠江三角洲兩天,被港人喻之為破冰之旅。因為當中有十多位民主派議員,自八九民運之後,已沒有踏足內地,原因是北京不讓他們入境,怕他們鬧事。如今曾蔭權上台,北京又改變了對民主派的策略,於是,他們獲准北上參觀訪問。相信北京是想這些議員開開眼界,讓他們了解內地社會、民生、建設和經貿發展情況,而不是認同他們的政見。因此,北京找來珠三角地方官作款待,避開“六四”問題。
然而,雙方在會面時,仍出現過一些緊張氣氛。當民主派議員以“平反六四、還政於民”作開場白時,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隨即以“話不投機半句多”來回應。還重申,中央對“六四”的態度正確。翌日,香港報章大字標題說雙方“話不投機”,又報導說,民主派議員很失望,並引述前線劉慧卿議員說,經此一役,民主派議員恐難有機會再訪內地。
幸好民主黨主席李永達和職工盟秘書長李卓人都沒有同感,並認為是“坦誠的交流”,一個好的開始。連李柱銘議員都欣賞張德江的坦誠率直,並衷心希望這種坦率的交往可以延續下去。團長曾蔭權就總結說,議員在會面中,連最敏感的話題也觸及,並與內地官員“坦誠交流”,相信日後中港兩地處理其他經濟問題時,也能迎刃而解。
其實,身為珠三角地區官,張德江等人,又怎會是中央跟民主派議員討論政治話題的對口單位呢?地方官在一黨專政下,只會講社會、民生、經濟、建設,斷不會談香港政治,更何況是內地政治呢!因此,深圳市長許宗衡和議員會面時,即引述溫家寶總理兩星期前訪問深圳的講話,說深圳支持香港,是中央給予深圳的使命。
也許,北京已制訂珠三角發展藍圖,計劃將香港、澳門、深圳三個特區的經貿發展納入廣東省的經濟版圖之內,將他們連結在一起,形成一體化,變成一個經濟實體,用以帶動長江流域的經濟發展,不再任由個別發展,互相競爭,損耗資源。
今天,廣東省有人口超過一億人,是台灣的四倍,韓國的兩倍半,較英國、法國、德國的人口為多,是一個極具潛質的消費市場。若然廣東跟港、深、澳連結在一起,香港又得以落實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港人何愁沒有工作機會、港府何患香港經濟呆滯不前?
這次訪粵團結束時,議員們總結說,已注意到珠三角的迅速發展,港粵雙方有需要建立溝通機制,加強合作,達致互利相贏。他們惟一感到不足的,是沒有時間深入了解內地民情。身兼團員的曾蔭權就形容,行程是“成功、破天荒”的,將會“進一步,開闊天空”。他希望議員日後能自行組團訪京,無所不談。職工盟秘書長李卓人則希望中央日後能做到“求大同、存小異”。
看來,曾蔭權又贏了一仗,完成了董建華任內未能完成的任務,成功帶領民主派議員跟內地官員溝通,得到中央和港人的支持和信任,他的民望定會再上一層樓。雖然昨日有報章引述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的民調說,曾蔭權的民望跌至半年新低,但看清楚些,卻發現民調是在破冰之旅前做的,而曾蔭權所失的分數也只不過是零點六分。他的最新評分是六十七點八分,較其他官員為高。
另外,從這次破冰之旅中,也可看到北京並沒有放下對“六四”的評價。他們不會放鬆對香港的政制發展。港人想爭取普選特首和立法會定會遇上重重阻撓,恐怕到了二零四七年也難以落實雙普選制,但他們想爭取較好的生活條件,則得來容易,只要肯動腦筋、肯幹,定可達到指標。因為香港在中央鼎力支持下,有十四億人做後盾,經濟又怎會是沒有可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