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論:世貿香港部長級會議--藍天

0:00 / 0:00

世界貿易組織第六次部長級會議,昨日在香港召開,會期一連六日在灣仔會展中心舉行,會場內外都曾出現示威活動。場內活動迅速為保安人員平息,場外活動就擾攘了一整天。激進的韓國示威者,分別以跳海、焚燒棺材、衝擊警方防線,來惹人關注,並多次跟警方爆發衝突,被警方用胡椒噴霧驅趕。結果,有九人需送院診治,但均無大礙。

反世貿組織揚言,抗爭會持續至星期日部長級會議結束為止。港府為確保會議順利進行,出動九千名警員維持秩序,並將灣仔會展中心一帶列為禁區、閒人免進,又將附近交通改道,將駱克道和灣仔海旁一帶列作遊行專區,勸籲兩旁店舖在窗?上安裝木板,以防破壞。會期內,港島區大部份學校停課,機場、地鐵和酒店的保安嚴密,以防突發事故。

今日香港報章所見,盡是昨日示威群眾衝擊世貿會議的火爆場面,會議內容的篇幅不多,連特首曾蔭權的揭幕辭和世貿總幹事拉米的致辭,都被一幅幅火爆圖片、一篇篇煽情報導所蓋過,令人質疑港府為何要主辦這勞民傷財的國際會議、讓港人承擔這麼大風險。相信?有人知道關稅削減談判已取得進展,剩下來要談的,是農業產品問題。但由於歐盟和美國都不願意一次過取消或大幅削減農業補貼,擔心國民反對,估計這次談判亦不會取得重大成果。加上發展中國家在自由貿易下受到衝擊,農民難以為生,他們對全球經濟一體化抱懷疑態度,間接促使農民上街,並於每次世貿會議期間,到會場內外抗爭,對世人訴說苦況。

十年來,示威者的反世貿抗爭,以九九年西雅圖會議最為激烈。當時,主辦國美國要實施宵禁來恢復社會秩序,與會者又因意見分歧而鬧得不歡而散,終致未能達成任何協議。零三年墨西哥坎昆會議又因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缺乏共通點而告終。這次香港會議亦荊棘滿途,成員國在農業補貼上互不相讓,相信談判難以取得共識。

世界貿易會議,源自一九四八年“世界關稅貿易協定”(GATT),根據九四年烏拉圭協議,在九五年一月一日成立,總部設在日內瓦,至今有成員國一百四十九個。部長級會議是世貿會議的最高決策機構,每兩年召開一次,首次會議於九六年在新加坡舉行,目的在消除國際貿易壁壘,推廣自由貿易,推動全球經濟一體化。這次香港會議是二零零一年卡塔爾、多哈會議的延續,一共有一萬一千人參加,包括六千名代表團團員、三千名傳媒工作者和二千名非政府組織代表。另外,當中還有數百名示威抗爭的韓國農民。

世界銀行估計,若談判能圓滿完成,十年後,全球經濟可望每年增加三千億美元,令全球一億四千萬人,每天生活費不多於兩美元的人士,得以脫貧。但英國慈善組織“基督教救濟會”卻指出,貿易自由化在過去二十年,令次撒哈拉非洲國家損失兩千七百多億美元,令這些國家的農業一蹶不振。聯合國貿易及發展會議的數據顯示,先進國家的消費者和政府每年補貼農業三千五百億美元。在金錢上,發達國家的補貼已多過發展中國家的損失。難怪國際環保組織和發展中國家的農民要發起“反全球一體化”運動,每逢世貿會議舉行期間,派人去會場示威抗議,反對發達國的農作物入口。

誠如香港會議主席曾俊華局長所說,多哈發展議程談判是艱辛的,部分成員國在開放貿易的過程中,要拆除有利自己的保護壁壘、取消補貼,難免要承受調節所帶來的即時痛苦,但這也是全球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想達成協議,就得放棄關稅壁壘、取消農業補貼,大家可同意嗎?看來,多哈談判還要持續一段時間,不要對《香港宣言》有過大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