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論:台灣立委選舉後政情--藍天

有台灣“統獨對決”之稱的第六屆立委選舉.經已於上星期六落幕,藍營勝出,維持國會過半,奪得一百一十四席,綠營得一百零一席,承認落敗。陳水扁總統昨日宣布辭去民進黨主席職務,由柯建銘暫代.以示他對敗選負責。他說,從今以後做一位“全民總統”,心中“沒有藍綠,只有人民”,團結台灣,穩定兩岸。

選舉前,台灣民調一致看好綠營,認為他們可以挾住三二零總統選舉的餘威,再下一城,主導立法機關。如今敗下陣來,民調又解釋說,是綠營配票失敗所致,加上年青人深信綠營必勝,沒有去投票,以致投票率偏低,只有百份之五十九,是歷來最低的一次。

藍營勝出,給人的印象,是台灣人都厭倦綠營的競選口號,不希望政府搞什麼“正名、制憲、新國家”。他們反對台獨,要政府維持現狀。美國國務院在選舉後亦認為,泛藍過半會讓政局延續目前兩岸對立的形勢。

西方傳媒就認為,這次立委選舉是陳水扁的一記重擊,對其推動的“中國化”、“台灣正名”路線,以及憲政改造,將產生一定程度的緩阻效應,兩岸關係可望緩和。美國《華盛頓郵報》評論指出,陳水扁的意外挫敗,可望政府從危險的台獨路線退下一步,理應得到北京的歡迎。可是,北京並無表態,似乎不把台灣的選戰放在眼內,但亦有可能是,北京靜觀其變,只要對岸稍有異動,改變現況,即採取行動。

事實上,新一屆立法院的組合,藍綠雙方都沒成長,藍營較綠營多十四個議席,政府仍處於“朝小野大”的困境之中,藍、綠兩軍,以及行政、立法兩院都呈現緊張對立關係,政府施政受制,陳水扁總統無法“完全執政”。扁總統要拋開民進黨的包袱,做一個“全民總統”來處理政務,可以說是明智的抉擇,讓他突圍而出,爭取在野黨派的支持。

因為,以這次選戰來看,國親兩黨並無團結一致,仍在爾詐我虞。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指國民黨將合併之門關上。副主席張昭雄更直言,國親兩黨合併已不可能。倆位黨領導人都在選後,分別抨擊國民黨,沒有遵守遊戲規則,在配票上動手腳,令多位親民黨候選人落敗。但不合併,親民黨又會不會有前途?他們在立法院的議席只得三十四個,少了十二席,國民黨就多了十一席,增至七十九席,在此消彼長的形勢下,親民黨又會否如新黨一樣,走向泡沫化呢?

另外,國親兩黨又在爭做“大佬”,黨內論資排輩。連戰和宋楚瑜在兩次總統大選中落敗,仍不服輸,說要跟陳水扁拚到底。兩黨又在老化,有才幹、有魅力、有選票的中央幹部都不可以私自出頭,要聽從黨的差遣,不服從旨令的,只好做逃兵,走去綠營。

筆者在這次選戰中,看到一個現象,就是每當連戰出場時,無論是馬英九市長,還是王金平院長,在台上替候選人助選,都得即時住嘴,靠邊站,讓連戰上台發言,好像國民黨只有連戰這位超級巨星,有他撐腰的候選人,才可以選上;國民黨沒了他,就不行。

因此,一般相信,連戰不會在明年三月離任,因為,黨內仍有很多事情要他做。總統大選訴訟案又未了結,國親兩黨仍在商議合併中,接班人仍有待商榷,黨中央又怎會讓他下台呢?

在這情況下,雖然民進黨政府是跛腳政府,施政處處受制,但藍營內部矛盾多多,其政策又要緊隨民意走,所以我認為,政府用六千億買軍備,鞏固國防,定會獲立法院通過,而“正名”、“制憲”亦會經過協調修訂後,落實執行。因為,一直以來,台灣備受孤立,北京不承認中華民國,但又要台灣承認一個中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承認就不可以有官方交往和對話。在政黨輪替下的台灣,已不再是國民黨的中華民國台灣,而是民進黨的中華民國台灣。因此,民進黨要“去中華民國化”,要搞“正名”。這勢頭不單只藍營要面對,北京亦要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