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歷史把胡錦濤的人生推上了顛峰。由於迫使江澤民放棄權力的鬥爭進展格外順利,胡終於在這一年成功地實現了自己青年時代做夢也不曾有過的政治報復,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真正的,而不僅僅是名義上的最高執政者。
胡錦濤在2004年的好消息不僅來自中共內部的權力鬥爭,也來自外交和內政,尤其是最近臺灣泛藍陣營在立法院選舉中的勝利,讓他可以大大地松一口氣。泛藍的勝利說明,大陸不惜一戰的威嚇策略,至少暫時是有效的。在國際方面,美國對大陸的戰略需要,胡溫在南美和東南亞的出訪成功,乃至最近石油價格的回落,都應該說是胡錦濤的好消息,而在國內方面,胡溫的“仁政”也確實給農民帶來了實惠,僅建築業追回本年拖欠民工工資一項,就有數百億元。至於宏觀經濟調控,雖有不少的批評,但至少大陸一度過熱的投資得到了抑制。
在這種形勢下,無論是面對共產黨內的反對勢力還是黨外的反對勢力,胡錦濤的政治地位應該說遠比一年以前要穩固。正因如此,許多人在得知余傑,劉曉波等三人被大陸安全部門拘留的消息時,都不免感到驚訝。胡錦濤為什麼要選擇在此時突然對自由主義知識份子出擊呢?
目前對胡的這次出擊的背後原因有各種猜測,而我無從知道那些猜測是否確有所據。不過,不論此次出擊自由主義知識份子是否完全出自胡本人的意圖,胡與中國自由主義知識份子的正面衝突是遲早要發生的事。對於胡錦濤來說,這不僅僅是保護自己的策略需要,更深刻的原因是,胡與江澤民、趙紫陽都不同,他自認是一個忠實的共產黨人,一個真誠的共產主義信徒。
象大家一樣,胡也看到江澤民其實是一個沒有信仰的機會主義者,而趙紫陽則象戈巴契夫一樣,是一個對共產主義信念動搖甚至反省的“叛徒”。從這個角度看,胡自然認為中國的自由主義知識份子是西方敵對勢力的代表,他們的主張不僅對共產黨不利,而且對中華民族也不利。胡作為共產黨和社會主義中國的領導人有義不容辭的責任,打擊這些敵對勢力的代表,限制他們的影響。
很多人,尤其是今天的年輕一代,不能夠理解,為什麼胡錦濤會有這樣“過時”的思想。這是因為他們很難理解、更難以想像,共產主義在許多有道德追求的人當中曾經是一種真實的信仰。有此種體驗的人都知道,不論何種信仰,只要是真誠相信過的,放棄它都是一件相當痛苦的事情。胡錦濤的命運與許多同代人不同之處在於,嚴峻的現實和利害令他的許多同代人不得不放棄共產主義的信仰,而胡錦濤的個人利益則與保持共產主義的信仰始終相一致。胡錦濤和溫家寶都是被中共老一代人中堅持共產主義信仰的人早早就挑選出來做接班人的,而當初選擇他們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信仰堅定。
一直有人認為,正因為胡錦濤和溫家寶是真誠的共產黨人,所以他們與機會主義的江澤民和朱鎔基相比,其實更不利於大陸的改革。這種說法並非完全沒有道理,但也未必一定會“不幸而言中”。我更傾向於相信,有信仰又有悟性的領袖,要比沒有信仰的人給社會帶來更大的機會。只要胡錦濤、溫家寶不是過分偏執的人,現代的資訊環境應該讓他們有機會領悟到一些共產黨的前輩不曾領悟到的道理。老一代共產黨人所犯的最大錯誤,其實不在於他們關於未來社會的烏托邦幻想,而是他們真誠的相信,為了實現高尚的目標,可以不擇手段,以暴易暴。中國人為此付出了無法計算的代價。
各種不同信仰的競爭是人類文明進步最主要的推動力之一。共產黨人應該比所有人都更清楚,有吸引力的信仰是不怕迫害的,共產黨人也應該清楚的是,用國家暴力去迫害和壓迫其他信仰的人是摧毀和敗壞自己的信仰最有效的手段。胡錦濤和他領導之下的共產黨與中國自由主義知識份子的鬥爭既然不可避免,人們所能夠希望的,就是這一鬥爭比較過去要文明一些。否則,在中國獲得勝利的,又將是一種主張以暴易暴的信仰。果真如此,則今日處於強勢的胡錦濤將負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