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萬喚始出來”,人民幣升值和匯率機制的改革終於在七月21日出臺。促使大陸當局最後邁出這一重大步驟的顯然是大陸外匯儲備創下的驚人新紀錄。到六月底,大陸外匯儲備突破七千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高達百分之五十一。大陸經濟的對外依存度,也就是進出口總額占GDP的比例超過百分之七十。這些數位對於一個有十三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來說,已經達到不可思議的程度。因為這些數位說明,大陸民工辛辛苦苦勞作,在很大程度上是在為外國人做嫁衣裳。因為不僅中國勞工出口的產品由外國人消費,而且,中國勞工血汗換回來的資本,也是讓外國人利用,尤其是讓美國人花,包括讓美國政府用於伊拉克戰爭。有美國專家估計,大陸通過人民幣幣值偏低和外匯儲備過高而向美國轉移的收入,一年總值可以達到數百億美元,大大超過大陸政府對農村人口的各種財政支援。事情如何會發展到如此荒唐的地步?為什麼中國大陸就業不足,卻要把寶貴的資本讓美國人去消費,甚至去打仗?
正因為許多人都看到這種荒唐局面不能持久,所以海外投機人民幣升值的“熱錢”,繼續滾滾而來。有人估計,僅上半年流入大陸的熱錢,就有數百億美元。大陸當局因此處境非常困難。如果繼續堅持不升值,就會吸引更多熱錢,而一旦升值,以美元為主的外匯儲備就要嚴重貶值。
人們一定會問,為什麼大陸當局一定要拖到現在,才決定人民幣升值和匯率改革呢?為什麼不早一點採取措施呢?一種解釋是,大陸當局不願在外部壓力下升值,讓投機的熱錢得逞。溫家寶不久前宣佈,人民幣匯率改革,要堅持“主動性,可控性和漸進性”。有人認為,這反映了大陸領導人“凡是敵人支援我們就要反對”的舊心態。這雖然有一定道理,但並不能夠解釋大陸領導人對匯率調整和改革遲遲舉棋不定的真正原因。
大陸領導人對匯率調整和改革一拖再拖,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們對於擴大國內民?的消費需求一籌莫展,沒有信心。在過去的評論中我曾經說過,大陸經濟之所以會對外貿過渡依賴,是因為大陸政府的投資效率非常之低,無論是在創造就業放面,還是在投資回報方面,都遠不能與投資於出口加工業的海外資本的效率相比。事實上,如果沒有海外資本的引導,大陸政府的投資效率會更加低下。在這個意義上,出口加工業的大發展在一行程度上保護了大陸政府主導投資的低效率。
問題是,大陸政府主導投資不僅帶來了低效率,而且還產生了嚴重的收入分配問題。從政府低效率投資中得益的少數權勢利益集團支配著大量的資源和財富。如果調整匯率,不僅國內投資效率會下降,而且,收入分配問題也會進一步惡化。這是因為,一些專家的研究說明,大陸富餘階層的消費早已靠進口來滿足,因此,人民幣升值的結果,會進一步提高富人的購買力,卻不能讓窮人得到多少好處。以旅遊為例,人民幣升值,會有更多富人出國旅遊,反而減少了國內旅遊的需求,因為窮人的收入水平太低,根本談不上旅遊需求。在能源方面也是如此,人民幣升值,會讓更多的富人買進口車,消耗更多的進口能源,但廣大的農村人口,卻並不會因此而增加多少能源的消費。
這樣,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大陸當局寧可送錢給美國人花,也不願意出現人民幣大幅度升值的局面。因為他們害怕人民幣升值會讓大陸內部的社會矛盾就更加尖銳,當局在政治上就會更加被動。但是,大陸長期扭曲匯率,靠擴大出口來解決就業問題的做法,已經到了損人也不利己的程度。巨大的美元儲備,成為大陸當局經濟決策者無能的一個明顯標誌,並給大陸經濟和美國經濟都帶來很大的風險。
那麼,人民幣匯率機制的改革卻很難成功。正如海外一些評論指出的,這次改革的一個基本目標是讓人民幣與美元脫?,從而減少人民幣緊盯美元帶來的風險。但是,人民幣匯率與幾種主要貨幣掛?,完全是一種黑箱操作,增大了外貿的匯率風險,卻不見得能減少熱錢投機的壓力。從根本上說,這種匯率機制的改革,絲毫也不能提高大陸當局調整國內收入分配的能力,因此,還是解決不了提高內需的問題。到頭來,可能既打擊了出口,又沒有刺激內需,兩邊不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