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憂思錄:中國加入世貿對環境保護有利


1999.11.23

經歷了13年的馬拉松式談判,中美終于達成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雙邊協議,為中國成為世貿成員國掃清了障礙。 中國加入世貿,固然是經濟的大事,對中國的環境保護,也同樣是大事。因為中國加入世貿,釵h環境要求就必須与國際接軌,這將有助于我國的環境保護。促進環境立法与執法。 我國的環境保護立法始于1979年,那時的中國剛從文革十年動亂的惡夢中醒來,人們焦急的是怎樣才能有飯吃有衣穿,環境保護只能放在很次要的位置,因而那時的《環境保護法》從立法目的与執法要求都已大大落后于世界各國。在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環保早已成國家大事、社會大事,在中國,環保僅是個點輟,環保部門是無人愿去的無財無權的清水衙門。《環境保護法》的立法目的是"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展",在今天看來,特別在參加世貿之后,這部1979年制訂的《環境保護法》已很不适應時代要求了。是該修訂以适應世界潮流了。 中國加入世貿,意味著中國將融入世界。當今世界已把環保作為頭等大事。1992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的聯合國環境与發展大會,聚集了世界154個國家的政府首腦,比聯合國大會与會首腦還多得多,標志著國際已把環境問題作為世界頭等大事。特別是全球气候變暖已為世界各國重視,人 怳w把環境問題看作全球問題,因為甲國排放的二氧化碳,乙國、丙國以至全世界都因其加劇了溫室效應而遭災。中國加入世貿,世界各國必然要求中國的環保立法与國際一致。 中國加入世貿,意味著中國進一步開放。就環境保護而言,世界上已有很多國家有先進的環保技術和方法,例如污水處理,北歐釵h國家都有先進的成套設備。芬蘭、挪威的造紙工業是世界一流的,他們的造紙污水經過科學處理可以回收重复使用,沒有污染環境,我國的造紙工業則成了污染大戶,人見人憎,嚴重影響周圍環境。中國加入世貿之后,少了關稅壁壘,各國的先進設備將會較多地進入我國,我們的環境定然會遏止進一步惡化,并逐步好轉。釵h工業也將因污染問題的解決而獲生机。 我們說加入世貿對中國環保有利,還基于加入了世貿,就要在很多方面与國際現行環境標准一致。必須承認,目前我國很多環境標准明顯比國際標准低。加入了世貿,出口商品必須按照國際環境標准生產才能進入歐、美、日以及世界各國。加入了世貿,我國利用世界銀行、亞洲銀行或某些國際基金的貸款必將大增,而世界銀行、亞洲銀行、國際基金的投資都要求首先進行環境評估。例如廣州新沙港是世界銀行貸款項目,世界銀行在貸款之前就要求廣州港務局就新沙港的建設對環境的各种可能影響作出詳細的調查、研究与科學評估。符合環境要求了,世界銀行才給予貸款。項目完成后,世界銀行還要求复核建成后港口環境的實際變化及其實際影響。若有不合,世界銀行會扣掉一部份貸款的。 經濟杠杆是最有效的。為了國際投資与各种貸款,就必須重視環境質量,重視環境保護。 近日廣州熱火朝天進行的內環路建設工程,為了防噪音和防塵,已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建造防護屏障。因為是世界銀行貸款項目,因而必須嚴格按照世界銀行規定的技術標准來建造。現已确定沿內環路兩旁的防護屏障用墨綠色隔音玻璃制造,達到降低噪音、防塵、防火、防潮、防腐蝕等環保弁遄A而且墨綠色不會反光刺激駕車者的視力,對兩旁居民也不會產生光污染。如此一來,就大大提高了我們的環境保護水平。反觀前十年建造的廣州人民路高架路,兩旁居民飽受噪音、灰塵、車燈照射之苦,老百姓嘖有怨言。就是因為建高架路沒有同時建造環保屏障,因而遺患無窮。兩條高架路的對比,有識者就會明白,"加入世貿對環境有利"不是一句應景話,而是實實在在的有利環保。 愿我們的環保事業以加入世貿為契机,早日与國際接軌!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