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憂思錄:廣州公園已不姓"公"
1999.12.07
近日,廣州傳媒紛紛報道廣州流花湖公園被酒樓、商店蚕食的社會新聞。据《廣州日報》記者調查,流花湖公園內有林林總總的酒樓、粥城、酒廊、茶室、樂苑、花店、影城、保齡球館、電器店等十多家,公園原有陸地面積19万多平方米,現已被這些酒樓、商店侵占了近5万平方米,即約被蠶食了四分之一。?D 廣州和國內釵h城市的公園開設食肆、商店、娛樂場所早已成風,試問廣州有哪間公園沒有商業性營業場所的?國內絕大多數公園也存在侵占綠地開設各式各樣店鋪的問題。只不過流花湖公園做得更加突出,侵占綠地達四分之一,才引起眾怒。廣州的公園早已不姓"公",早已成為某些部門的私有財產,愿意出租給誰就給誰。老百姓眼睜睜看著公園的綠地不斷減少,公園內商店、酒樓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晨運、休閑活動的場地不斷被侵占,煤气味、煙酒味、飯菜味和各种噪音充斥在公園的空間,怪不得釵h老人只好舍近求遠跑到白云山去尋找"淨土"了。 中國的城市本來公園就很少,多數公園綠地面積也不大,而整座城市就是公園里稍多一點花草樹木,可以給市民散散步和呼吸點比較清新的空气。可是,在近十余年的"党政軍民學,人人下海去經商"熱潮中,近山者"吃"山,近水者"吃"水,園林部門沒財沒勢就只好"吃"公園了。平心而論,比之釵h部門,園林部門是清水衙門,也确是夠可怜的。公園綠地對淨化城市空气起著無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在"石屎森林"极度擁擠的城市中,可以呼出氧气吸納二氧化碳的就是公園這點儿綠地了。公園在城市起著"市肺"的作用。公園也是城市的形象標志,外地人到一個新地方,都會看看當地的公園。所以,公園在城市起著重大作用。 可是,政府下撥的經費僅夠發工資,獎金是沒著落的,不靠出租公園內的場地還有什丰i掙錢呢?所以,不管是上級机關還是普通市民,對公園內開設各類商店、食肆,也習以為常了。這次流花湖公園是貪心不足蛇吞象,搞得過了頭,公園內的一間酒樓,就侵占了9000平方米的綠地。園內一些商店更是喧賓奪主,在門前豎著"晨運者在本店上班時間請自覺离開,否則作罰款處理"的牌子,他們已把自己作為公園的主人,進公園活動的市民反而要避讓。他們有罰款權,市民卻沒了起碼的游園權利。明目張膽地把公園改"姓",才引起軒然大波。?D 廣州市政府是否真是窮到養不起已少得可怜的公園呢?答案是不言自明的。中國一年的公款吃喝就以數千億元計。一個省或一個市的什井H托投資公司几年間可以不明不白的虧損數百億元。全廣州的公園100年也花不了這公款吃喝或公有資產虧損的若干分之一。問題不是我們沒錢養公園、辦好公園,而是沒有"以人為本"的思想,眼睛只看到金錢,上上下下都只圖近利,什分藿珓O護、什仍邞L草地、什內韙糮C山,早已統統置于腦后了。?D 傳媒揭露流花湖公園被酒樓、商店侵占大面積綠地的消息還應引起人們深思:600万人口的廣州市,連公園也不姓"公",不能給市民使用、享受,要靠開酒樓、商店來養公園,是否要追問:納稅人的錢用到哪里去了?最具公眾性的公園都不姓"公",還有什丰i以真正姓"公"呢!?D 更嚴重的是此事反映了有關部門缺乏環境意識。公園是最直接給予市民良好生活環境的公眾場所:怡人的花草綠地,清新的空气,漫步游憩的幽深小徑,泛舟的湖面,遮陰蔽日的大樹。進了公園,人們可以暫時拋卻日常生活的諸般煩惱,"偷得浮生半日閑"。現實卻是公園里接送食客的車輛在公園內來回穿梭;古榕樹下嶽鈺K布;手捧滾粥的服務員在花叢樹蔭間穿穿插插,游人避之唯恐不及;公園內陣陣菜肴之味;耳畔還有卡拉OK歌廳的各种音響。公園環境已被污染,水面漂浮著垃圾,湖水翻冒气泡,往年曾來流花湖栖身的白鷺不再來了,這些都与作為休閑游憩之所的公園環境背道而馳。真是可悲可嘆了!?D 但愿早日還公園本來面目!早日恢复公園的宁靜与清幽!?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