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憂思錄:從北大荒黑土地的水土流失看西部開發的隱憂


2000.03.20

開發西部已成當前最熱門的話題,人們盼望西部早日發展起來,東部西部比翼齊飛。西部地區的老百姓也窮怕了,盼望早日開發,早日富裕。 開發西部是人人贊同的大好事,但在開發聲中,只听到大搞基礎建設、發展鐵路公路、制訂發展指標等等,卻很少听到如何保護西部環境。雖然在朱鎔基總理主持的開發西部會議上也提到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但比之眾多有具体措施与指標的經濟建設,人們就會明顯地感覺到對生態環境保護与建設很抽象,与經濟建設無法相比。有識之士不能不為開發西部可能帶來的生態環境破坏擔憂。 西部的自然環境條件比較惡劣。20世紀五十年代"開發北大荒"、"把北大荒變成北大倉"的豪邁口號和百万士兵、知青進入黑土地墾荒之后,由于只顧開發不管環境,只求高產不作保護,五十年后的今天,東北黑土地的水土流失已十分嚴重。近日,水利部松遼水利委員會組織了一批生態、地理方面的專家到黑龍江、吉林、內蒙古的黑土地實地考察水土流失狀況,專家們考察后用"触目惊心"形容這片昔日的黑土地。他們站在松花江的二級階地,放眼望去,千溝万壑,猶如置身黃土高原。据松遼水利委員會調查,僅是黑龍江就有較大的侵蝕溝14.4万條。 有中國第一糧倉盛名的吉林榆樹縣,過去曾以糧食高聞名全國,一個縣產的糧食就比許多地方十個縣的總和還多。現今在榆樹縣劉家鄉合心村見到的是一個深溝險壑、支离破碎的地方,一條三四十米深、二三百米寬的巨大侵蝕溝一眼望不到盡頭,溝坡陡如斧削,原來肥得流油厚達70多厘米的黑土區正在一天天變薄,現在僅剩約20厘米,溝邊甚至已露出黃色的母質層。該村1100畝農田,已被侵蝕溝分割成11個"孤島",村民种地要翻溝越岭,上下跋涉了。而六十年代初,這里還是一個樹木茂密、野免出沒、土地平緩的典型黑土地。當地技術人員說,實測最大年土壤侵蝕模數高達11万吨/平方公里,比黃土高原 暀j。据水土保護站調查,榆樹縣劉家鄉松花江沿岸15公里范圍內,就有深10∼40米的大侵蝕溝49條,深10米以下的小侵蝕306條,溝壑密度達4.44公里/平方公里。從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劉家鄉范圍內的這些侵蝕溝已吞噬了四千多畝黑土地。 据松遼水利委員會調查,在黑龍江省,黑土區肥沃的表層黑土正以每年0.7厘米的速度在流失,而自然界形成1厘米厚土壤要經過400年的漫長歲月!僅黑龍江省已有約1571万畝坡耕地由于水土流失使表層黑土所剩無几,已失去生產糧食的能力。土地面積較小的吉林省,每年流失土壤約1億吨。專家們指出,東北黑土地的水土流失不僅跑水、跑土、跑肥,使土地生產力下降,而且從土地流走的土壤還淤積了河道、湖泊、水庫,1998年東北松花江、嫩江流域的大洪災,除了當年遭受連綿大雨外,嚴重的水土流失淤高了河床、水庫也是一個重要原因。近數十年松花江河床已淤高了2米多,安全泄洪量已由六十年代的7300立方米/每秒減小到九十年代的3500立方米/每秒。1998年嫩江支流雅魯河的日降雨量僅為十年一遇,但已出現百年一遇甚至局部千年一遇的特高洪水位,足証水土流失是1998年東北洪災的一個原因。 我們說了半天東北黑土地經過五十年不合理開發變成千溝万壑、支离破碎的嚴重水土流失區,目的是要提醒開發西部地區的領導人,要吸取不合理開發東北黑土地的教訓。漢唐時代西部地區的林深草密、昌盛繁榮你們可以說我沒看見過,五十年代開發北大荒你們總不能說不知不聞了吧?東北 漲蛣M生態條件比西部地區好得多,五十年間已變化如此大,若在開發西部時忽視保護生態環境,那就不用五十年,可能几年或十年八載就會慘不忍睹了。 開發西部是好事,但若不認真保護生態環境,開發的后果就不堪設想了!?D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