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憂思錄:山水城市的口號与市民對青山碧水的渴望
2000.04.03
近日,廣州市領導提出把廣州建設成"山水城市"。廣州本來就是背倚云山,前臨珠水。古人早就說廣州"負山帶海",又說"登高遠望,睹巨海之浩茫,觀原藪之殷阜"。山水城市,是廣州地理環境的本來面目,談不上建設"山水城市。市民關心的是還我青山碧水,不再禿山濁水。 廣州的自然條件是很好的。白云山脈自北而來,直抵市區;流溪河、珠江、東江三面環繞;气候屬南亞熱帶,冬無霜雪,動植物四季都能生長;雨水充沛,環境濕潤。老百姓形容植物之易生長說是"插根扁擔也能長成竹林"。珠江、流溪河、東江水量丰沛,极少泥沙。直至70年代中期,市民仍能在珠江捕魚撈蝦,人們可以在江中游泳。曾几何時,80年代中期的珠江已魚蝦甚少,游泳要到流溪河或東江了。進入90年代,珠江魚蝦已基本絕跡,江面油污片片,垃圾隨江漂流。山上到處被炸山取石,弄成"癩痢頭"。 据不完全統計,廣州市曾有300多個采石場,相當多的采石場挂軍隊、武警的招牌,環保部門無可奈何!采石場的數量經過多年的努力,近兩年是大大減少了,但每天仍炸山開石的爆炸聲不絕于耳,因為涉及農民及地方利益,政府似乎也無能為力。加上一些建設破坏水土,弄得水土流失,沙石山泥向水庫、河道、農田傾瀉而下。有些水庫已灌滿黃泥,完全干涸。据公布的數字,廣州市的水土流失面積達168平方公里,主要是采石、采礦、筑路、建開發區等工程人為造成的。老百姓對此怨聲載道,意見极大。不過,在廣州市領導提出建山水城市后,有關部門已作出分批分期關閉采石場,終于給市民一點希望了。但愿這次能有真實的行動,把滿目瘡痍的群山,早日墾复,重披綠裝,還我青山。 珠江水已到了"目不忍睹"的污濁了。首先是每年超過10億吨的生活污水絕大部分未經處理直排珠江,并以每年8%的速度在增加。其次是工業污水也僅有60%左右經過處理,仍有約40%未經處理直排入珠江。三是畜牧業污水80%未經處理直瀉農田或河涌,最后也流入河流。四是鄰近的佛山、南海等地的垃圾自上游流入廣州的珠江河段。五是沿岸部分居民和船舶的垃圾扔入珠江,甚至死雞死鴨死豬也扔到珠江,珠江成了"垃圾渠"。 以海珠區為例,海珠區是四周受珠江水環繞的沙洲,但近年水污染已使水果變味魚蝦絕跡,已有4万多畝農田遭受嚴重污染。向來風景秀麗水域寬廣的流花湖不時冒气泡,臭气熏天,湖內的椰棕樹被污水泡死了,鷺鳥被污水的臭气熏走了。中山大學生物系做過調查,海珠區的一些果樹已發生果質惡化、果葉變形、產量銳減。1998年水果產量比1991年減少一半還多。過去果農用河泥作果樹基肥,現今施了河泥的果樹卻很快就枯死了。總之,珠江水已受到污染,廣東省政府已在考慮引東江水入廣州。可見廣州水質污染已到何种程度了。 目前廣州只有一座大坦沙污水處理厂完全建成,但僅能每日處理30万吨污水。最近新建的獵德污水處理厂一期工程開始試運行,每天可處理22万吨污水,但也僅能合共處理20%生活污水,仍遠遠解決不了問題。 近日傳來好消息:廣州与美國LEMNA公司合作建設西朗污水處理厂,總投資約十億元。首期工程每日處理芳村區的污水20万立方米。計划三年建成。西朗污水處理厂全部投產后,可連同大坦沙和獵德污水處理厂合共處理廣州生活污水的30%。雖然离"碧水"還很遠,但總算也進了一大步。 我們的城市受污染之害已到了無法容忍的程度。許多人已不敢食西洋菜、通菜,因為它們長期浸泡在被污染的水中生長,因為廣州技術監督局檢測發現,這些水葉菜重金屬鉛、鉻等嚴重超標。 現在廣州已成為連飲水也有困難的城市了。珠江水受工業和生活污水污染,流溪河水受成千上万只死雞死鴨的短期性污染,由于天旱和珠江流量減少,咸潮上涌,南石頭水厂的水已咸得使人難以入口,廣東省技術監督局公布市場銷售的桶裝"飲用純淨水"有56%存在細菌超標問題。難道要老百姓進口飲水么?!?D 市民不在乎什么"山水城市",要的是碧水青山!?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