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憂思錄:廣州市民渴望綠蔭


2000.04.24

廣州市的一年一小變建了許多草坪,尤其是火車東站廣場的草坪,确是气派非凡,在電視播出的畫面和報紙的彩色照片,很有看頭。可是,有些市民卻一針見血指出:這是"報喜工程"、"升官工程"和"騙子工程"!因為宏大的廣場,全是花花草草,一棵樹也沒有,而且行人不准進入,純粹是為拍電視和拍照片用的。領導來視察,在高樓下望,花花綠綠的大片草坪,确是好看之极。傳媒可以据此大登歌功頌德的文章,配以漂亮的畫面,全國聞名! 但是,除了浪費大片土地,市民卻得不到任何實惠!廣州市民最需要的是綠樹,而不是草坪。因為樹蔭可以遮擋南國熾熱的陽光,降低溫度。環境學家做過測試,樹蔭下的溫度,比沒有樹蔭的地方低5°C∼10°C。綠樹的葉片面積大,葉片的柔毛可以吸附大气的塵埃,并對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空气中的有害物質有很好的淨化和吸收作用,綠樹的枝干和濃密的樹葉還是吸納和阻隔噪音的最佳物体。路旁綠樹可以屏蔽汽車的廢气和噪音,還能遮擋城市流行的玻璃幕牆的光輻視。樹木呼出的氧气和吸入的二氧化碳,更是小草所無法比擬的。 据統計,廣州市九十年代道路綠化面積比八十年代減少了近半,主要就是大量砍掉路樹。例如1986年的道路綠化面積為696公頃,而1996年只有295公頃。廣州最大的綠地白云山,原有綠地面積28平方公里,現已只剩15平方公里了。 我國的樹木覆蓋率本來就低,廣州的樹木覆蓋率尚無确切數字,但可以肯定,比美國1988年提出的城市樹木覆蓋率由原來的30%提高到60%的要求相差甚遠。波蘭華沙每個市民平均有90平方米的綠地,澳大利亞的坎培拉人均綠地面積70.5平方米,廣州的人物綠地面積僅5平方米,而且相當大部 嶼O草地而不是樹木。 廣州人向來重視种植綠樹,老城區許多馬路都兩旁有樹,因為符合南方炎熱多雨的環境需要。近几年全國掀起一股"廣場熱"和"草坪熱",首先是大連市大搞歐洲式的廣場,綠草如茵,配以鮮花,确是令人心曠神怡。他們美其名曰"与國際接軌"。不少城市紛紛組隊到大連"取經",回來就大搞廣場,大建草坪,甚至砍掉了路樹种草。殊不知,大連曾被沙俄和日本長期統治,過去的城市規划和城市建設留下許多俄式、日式風格。廣州的自然條件与大連完全不同,絕不能照搬照抄。其實,不少領導人重草坪輕綠樹的深層次原因是种草生長快,容易"立竿見影",當年种植當年見成績,當年就可以報喜邀功。种樹則"十年樹木",今年种下樹苗,三几年內還未必能成林成蔭,當官的那能有此耐性等待! 廣州是個污染嚴重的城市,空气污染已成社會公害。1998年廣州已被列為全國十大空气污染最嚴重城市之一。空气的氮氧化物含量經常達到每立方米0.2毫克以上。過百万輛机動車大量排放廢气固然是罪魁禍首,但路樹太少無法形成屏障和削弱廢气的為虐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廣州交通干線道 籊滶撫葉窗A九十年代已比八十年代末增大5個分貝以上,車輛增多是主因,路樹太少也是另一方面的原因。 近年廣州的城市熱島效應十分強烈。專家測定結果是老城區比郊區溫度高5°C∼7°C。綠蔭太少,是廣州城市熱島效應大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果多栽些樹木,科學地選擇樹种,充分發揮綠蔭的吸塵、隔音、遮陽的作用,廣州的城市生態環境可以有明顯改善。 老百姓不是不要草坪,但廣州應以种樹為主,种草為輔,而不是赶時髦,別人搞廣場我也搞廣場,人家建草坪我也建草坪。這种1958年大躍進式的遺風,至今仍陰魂未散,流毒深遠。這只說明不少領導人急功近利,思想浮燥,不從實際出發,不顧人民的需要,只想早日見成績,早日升官。城市建設應以人為本,妄顧條件和需要赶潮流是違反市民利益的!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