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憂思錄﹕酷漁濫捕与休漁

南海休漁已結束一個月了。漁政部門僅在開捕的頭10天就抓獲違規作業的漁船1045艘,包括了在禁漁區內拖网、電漁、炸漁、毒漁等等。漁民在休漁兩個月之后,又開始酷漁濫捕了!不只是把休漁期間產下的幼魚用密网撈個"斷子絕孫",還一窩端的把"魚公"、"魚婆"也捕個精光,很有點"斬盡殺絕而后快"的气勢。魚類是可再生資源,要維持長期有魚可捕,要保証魚類的持續生產、繁衍,就不能酷魚濫捕。外國早就用法律形式規定,不准捕撈幼魚,在一些魚類產卵地和孵化地嚴禁捕撈,以保護魚類的持續繁衍和再生產。我國長期以來卻是拼命追求漁業的產量。當官的只考慮任內的"政績",几年間魚產量翻一番,至于長遠效果,他們從來沒放在心上。所以,單以南海漁區而言,近18年有正式登記的漁船增加了9.4倍,加上無証漁船,專家估計漁船增加量近20年大約增加15倍,估計捕撈總量已超過400万吨,而理論計算的漁業資源潛在漁獲量僅為246∼281万吨,即現在一年的實際捕撈量已超過理論容許漁獲量的40%。因而近年漁民哀嘆"千里魚蝦絕",往年一网漁獲量數千斤,現在經常只有數百斤,而且大部分是小魚、賤价魚,大魚、珍貴魚越來越少了。過去,打魚是"一本万利"的生意,許多漁民的收入比岸上人高數倍至數十倍,為岸上人羡慕。而今,船多魚少,有相當部分漁民連年虧本,不用政府規定"休漁"他們已提早停航上岸打工了。主管部門對這种掠奪性捕魚方針長期沒有改變,誤以為浩瀚大海,魚蝦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他們的口號是:"增船增网,多撈多捕"。直至近年,漁船越造越多,魚獲卻越來越少,捕魚已得不償失,漁民生計出現困難,領導層才覺悟到海洋漁業資源已經衰竭,因而去年才實行南海伏季休漁一個月,今年伏季休漁兩個月,但休漁期一過,万帆競發,眾多漁船像餓虎下山般涌向南海,狂捕濫撈,漁民要在開捕的時間把兩個月休漁的損失搶回來,因而出現前頭說的不足十日已抓獲上千艘違反漁業法的漁船,在數十万平方公里的茫茫南海中違規捕撈的漁船估計有數以万計。漁政部門船少人少,根本無法監控南海的違法捕撈。漁業資源枯竭除了近十余年的過量捕撈,使魚類的自然繁殖速度赶不上人類掠奪性消耗,因而魚類數量越來越少這個最根本因素外,近數十年尤其近十余年的海洋水質嚴重污染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根据國家環保總局公布的數字,1999年全國排放污水401億吨,比1998年增加6億吨。這些污水流入海洋,污染海水。据國家環保總局今年發表的《1999年中國環保狀況公報》說:"1999年,我國近岸海域海水污染嚴重,近海環境狀況總体較差,海洋環境污染惡化的趨勢仍未得到有效控制"。海洋水質污染達到什么程度呢?我們還是用上述《公報》的數字:全國368個站監測結果是合格的海水僅占14.7%,勉強合格的占28.5%,而污染很嚴重的和劣質卻共占監測總數的46.5%。也就是說,在全國范圍內,污染很嚴重的已將達一半。海水水質如此嚴重污染,魚蝦又怎能生存繁殖呢!据調查,全國近海接納城市污水和工業污水達一百多億吨,并以年增長率約5%速度在遞增。專家統計,僅廣東省每年排放入海的污水就超過30億吨。這些污水使魚蝦水產遭受毒害,對魚類生長、繁殖不利。据海洋水產研究所調查,1999年5∼12月東海帶魚空胃率達50%,也就是說,有一半的帶魚是餓著肚子的。魚類已瀕臨絕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