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和國家經貿委聯合發出通知,要求防止在開發西部的過程中,把污染企業西移,把環境污染擴大到西部地區。有識之士稱贊這是明智之舉。我國近二十年的經濟發展集中在東部地區,尤其是東部沿海的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渤海灣沿岸。可是,這些年的經濟發展是付出了极大的環境代价的,是以犧牲環境來換取一些經濟建設利益的,得失難以簡單衡量,但經驗教訓是慘重的。誰都知道,開放改革之初,許多不容許在香港生產的高污染企業例如皮革厂、漂染厂、電鍍厂、造紙厂等大量遷到深圳、東莞、南海等地,利用內地便宜的地租和廉价勞動力,利用地方急于發展生產而不管其對環境污染如何而發展起來。不少人掘到第一桶金,發了大財,但卻苦害了當地老百姓。以南海的南庄鎮為例,該鎮以生產陶瓷聞名,最多時曾經有180多支大煙囪,"烏龍"滾滾,河流渾濁,當地人戲稱為"黃河",到處烏煙瘴气,晾的衣服,白衫變黃衫。肝功能异常和支气管炎患者明顯增多,青年征兵体驗合格率越來越低,可以說環境污染已到了臨界點。南庄人是富裕了,但付出的環境代价太大了。這几年南庄人醒悟了,覺得再不能這樣下去了。農民有一句很朴實,但很深刻的話:"這樣破坏環境,破坏家園,恐怕有錢也無命使了!"。覺醒了的南庄人現在已在抓環境保護,陶瓷厂裝上了除塵設備,煙囪已少冒黑煙,河涌也由黃轉綠了。干部說:"宁可少掙錢, ]不能繼續破坏環境,破坏家園,不能再做敗家仔,自掘墳墓了"!南海市南庄鎮的例子告訴開發西部的人們,再不能走只顧經濟發展,不管環境破坏的老路了。不能重蹈覆轍了!特別是西部環境條件比較脆弱,水土流失本來就比較嚴重,黃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積已達45万平方公里,占土地面積的70點9%,黃河平均每年輸沙已達16億吨。唐代的黃土高原還"臨廣澤而帶清流",今已遍地溝壑縱橫,地形支离破碎,草木稀疏,不少地方植被覆蓋率不足10%,樹木少見,少得可怜的植物主要是一些低矮的灌叢和野草。新疆、青海、甘肅等省更是荒涼,据中國林業科學院的數字,新疆的森林覆蓋率只有0.79%,青海只有0.35%,甘肅好一些,也只有4.33%。 s疆的胡楊林,是重要的生態屏障,現在已成片成片地被砍去,把綠洲改作棉田。棉花是丰收了,眼前收入是多了,但砍掉胡楊林的代价是土地沙化,地表水干涸和地下水位降低,塔里木河斷流。西北的阿拉善地區面積相當于三個浙江省,過去還有不少綠洲、草地,自從過度放牧和肆意砍伐 J楊林,現已土地嚴重沙化,成為近年沙塵暴之源。專家們悲觀地估計,阿拉善將會成為中國第二個羅布泊。西部長期苦于缺乏資金、缺少建設項目的地方官,很容易為了爭取投資而上一些高污染項目。他們說是"人棄我取"。東部經濟發達地區不讓搞的一些高污染企業和高耗水項目,會大批轉移到西部地區建設。這無异于飲鴆止渴,其后果肯定比上述的南海市南庄鎮的例子可怕。因為南庄鎮位于珠江三角洲,水源丰富,河流縱橫如网,每天有潮水漲落,自然排污比較容易,西部地區則滴水貴如油,水源缺乏,如再上高耗水項目,則勢必徹底破坏水土資源的動態平衡,气候將會更加干燥,河流將斷流,湖泊將干涸,林草將枯萎死亡。回顧一下當年新疆軍墾破坏塔里木河的教訓是有益的。五十年代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為了擴大棉田,增加灌溉面積,砍伐了大片胡楊林,開墾了大片綠洲,過量引用塔里木河水。塔里木河流域內的胡楊林由六十年代末的780畝縮少到九十年代的210万畝,減少了約四分之三。塔里木河下游原有的2160万畝草場已大部分退化、沙化,目前僅剩下750万畝。僅1958年至1978年的二十年間,塔里木河下游沙漠化面積由僅占12%劇增至52%。塔里木河是我國最長的內陸河,五十年代年徑流量為13.53億立方米,九十年代只有2.8億立方米了,連過去的零頭都不夠。從1972年起就經常斷流,斷流區已達300公里。南海南庄的二十年環境變化和塔里木河四十年的環境惡化告訴我們,一定要善待自然,保護環境,要制止污染西移,否則會有錢無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