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憂思錄:該信自己的鼻子還是相信空气質量報告?

近日,廣州市召開人民代表大會,從市長到報紙、電台都說廣州空气質量得到明顯改善,廣州市2000年6月5日開展城市空气質量日報到12月31日共210天的統計結果,廣州的空气"差"的天數為47天,占22.4%,"良"的天數為160天,占76.2%,"輕微污染"僅有3天,占1.4%。去年12月某大報還在頭版頭條登出"廣州空气質量進入全國最佳,僅次于拉薩"的消息。廣州市民听了、看了之後,不僅質疑這個信息的可信度。因為老百姓的鼻子天天、時時都要呼吸空气,他們覺得廣州的空气和早兩年沒什么大區別,是有好轉,但并不明顯,馬路上的廢气還是那么嗆鼻難聞,家里的桌子還是一日不抹積塵就可以寫字,不天天換洗襯衣,衣領袖口就黑得不敢見人。的确有麗日藍天的時候,甚至有幸運儿在2000年11月6日在晚霞中看見多年久違的彩虹,不過,更常見的還是"灰鍋"籠罩五羊城,市內抬頭看不見白雲山,山上俯瞰望不見珠江水。民市不得不怀疑是自己的鼻子出了問題還是空气質量報告有假。其實,誰也沒有否定廣州市有關部門為保護環境所作的努力,也的确感到空气質量有了初步改善:工厂煙囪的黑煙少了,有些嚴重污染企業陸續或計劃搬出居民稠密區了,大部分加油站已不出售含鉛汽油了,花巨資修了內環路和廣源東路塞車稍有緩解了,等等。但是,廣州的空气質量真的好到"進入全國最佳"、"优于珠海、深圳"、"比美拉薩"、"优"和"良"已達98.6%了嗎?除非是那些整天生活在寬敞豪華空調辦公室和住宅、出門以高級汽車代步、會客在環境幽雅的鳴泉居、不呼吸民間空气、嚴重脫離老百姓的高官們才會有此良好感覺、別說一般平頭老百姓了,就是環保局長大概也不可能有如此美好的親身感受。所以,這項空气質量報告一公布,市民莫不嘩然。老廣州人說,五、六十年代除了下雨,几乎日日是藍天白雲,夜間月明如鏡;腳下的皮鞋,兩日不刷仍然光亮可鑒,白襯衣三日一換領口袖口還基本是白的;可以帶孩子到馬路邊看車車,從不會感到空气刺鼻嗆喉。現在是出現藍天要在報紙頭版頭版頭條作為大消息刊登,可知其罕見;八月十五難見月亮,中秋賞月只能坐在家中賞月餅了;腳下的皮鞋一出門就被灰塵蓋滿、白襯衣穿半天領口就一層污垢,不用"衣領淨"和刷子刷,根本洗不掉;馬路烏煙瘴气,誰也不敢帶孩子到路邊看車車了,行人已習慣過馬路掩鼻疾走。另外,根据中美合作調查,廣州對3485名儿童進行肺功能測試,在交通稠密區居住的儿童,肺功能异常的有35%。兩國專家研究認為,儿童肺部健康的主要殺手是空气中的可吸入性顆粒。廣州的可吸入性顆粒含量比國家二級空气標准高几倍。近年,廣州學齡儿童發生呼吸道阻塞性通气障礙性喘息症、支气管炎住院人數明顯增加。据衛生局統計,近20年,廣州成人肺癌患者增加2.6倍。廣州已有140多万輛机動車,机動車尾气已成最大公害。据廣州市環境監測中心公布的數字,城區空气的氮氧化物濃度90年代比80年代增加5.7倍。城里有三千多個建筑和道路施工工地,還有上万處家庭裝修,因而到處灰塵滾滾,塵土飛揚,市民天天在污濁的空气中生活、喘息。老百姓無法對一年中空气質量有多少日"优"、多少日"良"作評价,因為他們不是環保專業人士,但他們心中有杆秤:現在廣州的空气比五、六十年代惡劣得多,九十年代又比八十年代差。如果現在這种污濁空气也算質量优良占98.6%,那么,珠海、汕頭的空气質量是否屬"超优"了?如果現在刺鼻嗆喉的空气也算98.6%質量优良,更是前途無望了!難道空气質量標准真是那么低?廣大市民和環保部門還有必要去努力減輕空气污染么?現代中國有句話叫作"官出數字、數字出官"。自從國家環保局規定從2000年6月5日起每日在中央電視台公布全國42個重點城市的空气質量。空气質量無形中已与政績挂勾,与面子有關,更与升官聯系。老百姓只能相信自己的感覺,相信自己的鼻子。至于什么"廣州的空气質量已達98.6%的优良、优于珠海深圳、比美拉薩",既無法相信,更覺得被人愚弄。只能把它看作笑話,看成當官的又一次拙劣的講大話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