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為了配合《气候變化框架公約》第八次締約國大會在印度新德里召開,發表了今年全球气候災害狀況公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公報說,今年全球气候進一變暖,引發的自然災害比較嚴重,1-9月份已總共發生了526次重大自然災害,其中195次在亞洲發生,149次在美國發生,歐洲99次,澳洲45次,非洲38次。亞洲已有八千余人在气候災害中死亡。气候災害的直接經濟損失達560億美元,預計今年全年气候災害損失將超過700億美元。今年气候災害主要是洪水和干旱。美國和中國部分地區的旱災"赤地千里",例如我國山東省已三年久旱不雨,許多地方水庫已干枯無水,黃河也日益干涸,目前只能在黃河中游調節供水量來救濟山東的干旱。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警告說,過去的一百年間全球年平均气溫才升高了0.6度已經給地球帶來如此重大的气候災難,根据政府間气候變化委員會(IPCC)新近預測,到本世紀末,全球气候變暖將升溫5.8度,即為過去100年的將近10倍,引起的气候災害的嚴重程度可以想見。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負責人認為,今年全球气候災害的進一步發展有力地証明科學界關於气候變暖將引起自然災害大幅度增加的預測是正确的。
其實,20世紀中期,世界各國不少科學家已提出由於二氧化碳等溫室气体增加引起全球气候變暖的科學論斷。美國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在夏威夷的冒納羅亞的山腰建立了世界第一個二氧化碳气体濃度的觀測站,四十四年的連續觀測結果証明,全球气候變暖與大气的二氧化碳濃度增加有非常密切的關系。所以,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通過了《气候變化框架公約》,這次在新德里召開的大會,已經是《气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國的第八次大會。
由於世界不少國家尤其是美國、俄羅斯等排放二氧化碳最多的發達國家不愿意承擔減排二氧化碳等溫体气体的責任,5年前在日本召開的《气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國第5次大會制訂的《京都議定書》規定的工業化國家在2012年底以前把溫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礎上減少5.2%的規定,遲遲不肯履行義務。布什當選總統後,更斷然拒絕在《京都議定書》上簽字,使得1992年簽訂的《气候變化框架公約》成了一紙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