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五號太空船於北京時間今早九時順利升空,進入軌道,成功將中國首位太空人楊利偉送上太空,環繞地球十四圈之後,預計在明早六時許返回地球。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發射。國家主席胡錦濤親臨發射場打氣。
連日來,有關飛船的資料,中國傳媒,包括香港、澳門電視、報章都有連篇報導,猶如一部近代中國航天科技史。連外國通訊社都有評論員文章分析中國航天科技實力。北京新華社亦報導說,中國早有計劃送人上太空。於一九七零年,中國成功發放首枚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上天之後,當年毛澤東已同意發展"曙光計劃",準備在1973年底送人上太空。可惜,計劃受到林彪出走事件影響而擱置。
這些報導圖文并茂,連國民關注的十六大三中全會的四天會議,和中國跟利比里亞恢復邦交的消息都比下去,得不到傳媒的重視。
一星期前,筆者還以為神舟五號飛船升空,和中國跟利比里亞恢復邦交都是為慶祝三中全會完滿結束,開創胡錦濤年代規劃而設的特備節目,繼承過去中國領導人重視三中全會的做法。記得於二十五年前,鄧小平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宣佈,改革開放國家經濟政策,將計劃經濟劃上句號。十年前,他又在第十四屆三中全會宣佈,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讓少數人先富起來。到了今天經濟旺盛時刻,第四代接班人理應在三中全會向國民宣佈未來政經方略,保護人民私有財產。
可是,在三中全會召開前的強大修憲呼聲卻突然在四天會議期間消失。結果會議只通過,決定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公報內容並無提及人們關心的"保護私有財產"的措施。
至於西非利比里亞與中國恢復邦交的新聞也在北京和香港、澳門的傳媒中報導得很少,台灣報章就大做文章。人口只得三百三十多萬的利比里亞共和國一向得到台灣政府的金錢照顧。台灣當局於當獲悉中斷邦交後,即指出前總統泰勒在流亡去尼日利亞時,取走了台灣政府的三百萬美元捐款。外交部長簡又新幾乎要引咎辭職。現時跟台灣有邦交的國家只剩下二十六個。這些國家大多數都是一些中美洲和非洲的小國。可見台灣在國際社會中勢孤力弱。這次北京並?有利用這則新聞來打壓台灣;只繼續給神舟五號飛船新聞加溫,以表揚中國在航天科技上的成就。為何?可能是,北京已經不把台灣當是一回事。
但是,為何中國這麼重視飛船載人上太空呢?中國官方不是一再強調,中國不會參與大國的軍事競賽,又說發展外太空也不是為了軍事用途的嗎?
箇中原因可從前天中國發表的首份《中國對歐盟政策文件》可見端倪。該文件呼籲歐盟早日解除中國的軍售禁令,為拓寬中歐軍工軍技合作掃清障礙。
原來中國仍受到武器擴散條約的制裁;不單只不准買賣高科技武器,還不准替人發射商用衛星賺錢。此外,中國又不可以?加先進的航天科技交流會,也不可加入以美國為首的十六國國際太空站計劃。中國要突破封鎖,就得向外太空邁進,自力更新,開拓航天科技事業,發展空中航天基地,登陸月球,上火星,實現太空旅遊,方可加入星際俱樂部。
這樣做又怎可遭人非議,說三道四呢??且今天中國才可以將人送上太空,在科技上已較蘇聯即今天的俄羅斯和美國分?落後四十二年和三十四年;他們又怎會擔心給中國趕上呢?
中國之所以要大事宣傳其航天科技成就,看來,也無非想得到以美國為首的超級大國的認同,加入拓展人類星際旅遊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