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中華民國永遠第一夫人美譽的蔣宋美齡夫人於十一月二十三日晚十一時十七分在紐約曼哈頓寓所逝世,享年一零六歲,是近代史中一位橫跨三個世紀、三個朝代的政治人物。她不單只見證歷史,作為蔣介石總統背後的第一夫人,亦是中國歷史的一部份;她的去世,已可以替蔣氏王朝劃上句號。
一八九七年生於上海一個傳教士家庭的宋美?,父親宋嘉樹是衛理會牧師,以印聖經致富,二姊夫為國父孫中山,大姊夫孔祥熙和兄長宋子文都先後做過國民政府的財長和行政院長,發過國難財。之後,他們移民美國,做寓公。
童年時,宋美齡生活在清代末期,一個華洋雜處的上海。十歲,她隨同二家姊慶齡去美國讀書,一九一七年於波士頓衛斯理女子大學畢業,取得英國文學學士學位。她隨即返國,做上海兒童勞工委員會和美英華婦女聯席會委員,見證了辛亥革命之後的軍閥割據,國民政府的成立,孫中山先生揮軍北伐;及後,更由於家庭關係,捲入政壇。
一九二七年,宋美齡罔顧家人反對,與蔣介石結婚,進入國民黨權力核心。憑?她的家庭背景與教育水平,她的聰明才智和人際關係,她迅速成為政壇上舉足輕重的人物。蔣介石出任國民政府總統時,蔣宋美齡以第一夫人身份,在國內主催推行"新生活運動",呼籲國民破除迷信,注意個人衛生,建立公共秩序,又推動婦女運動,推行社會福利去穩定民心;於抗戰期間,到海外去東奔西跑,爭取美國的援助,籌組空軍,招聘陳納德將軍做飛虎隊隊長,去打日軍。一時間,宋美齡成為西方傳媒的焦點人物,並於一九三八年獲《時代》周刊選為國際風雲人物,享譽國際 。
一九三六年,西安事變,蔣介石被劫持,蔣宋美齡親赴西安跟張學良少將交涉,與共產黨代表周恩來進行談判,結束國共內戰,促成第二次國共合作,共同抗日,事後,蔣介石獲釋,重掌政權,張學良被軟禁。
一九三九年,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中國戰情告急,宋美齡於一九四三年又到美國遊說,爭取援助,抵禦外敵,成為第一位在美國國會演說的外國女性,贏得不少國會議員的支持,給予中國源源不絕的援助。可惜,這些援助卻成為日後蔣氏王朝侵吞公款的話柄,連杜魯門總統也公開指責國民政府,竊取七億五千萬美元的經援,將之投入巴西和紐約物業市場。
一九四五年,大戰結束,蔣介石總統由宋美齡陪同出席開羅會議。當時,宋美齡大展所長,周旋於西方領袖之間,充當蔣介石的即時傳譯,跟西方元首溝通,爭取中國權益。
然而,在日本投降之後,中國又重陷內戰,國共兩軍對壘。終於在一九四九年,國軍潰敗,共產政權席捲中國大陸,宋美齡跟隨蔣介石退守台灣,建立反共基地。這時,她再次發揮其個人魅力與外交手腕,於五、六十年代,成功阻止中共與華府建交和加入聯合國。七五年,蔣介石病逝,宋美齡移居美國,淡出政壇。一年後,她患上乳癌。事後,她說是宗教力量使她"置生死於度外",讓她安然渡過難關。也許,她也是憑?這股力量,從光璨的政治舞台上走下來,歸於平淡,不問世事,連李登輝顛覆國民黨政府也視而不見,民進黨上台也不發片言隻字,孤獨地渡過餘生。
綜觀宋美齡一生,可謂極盡榮哀寵辱,死後亦得到黨內外人士的美言,和多國領袖的讚許。布什總統也罕有地發表唁文,說蔣宋美齡是美國的密友。而中國也視她為自己人,說她在抗戰期間,作出貢?,反對外國的侵略,而在台灣期間亦反對國家分裂,反對台獨。
其實,宋美齡的成就,只可以說是大時代中,一個聰明能幹的女子,適逢其會地做了一些應該做的事而已。她作為一位軍事強人的夫人,不可以掌握軍政大權,改革社會。她可以做的,只是一些無關重要的社會服務與籌款。若要問她曾否對中國作過貢獻,答案只可能是,促使蔣氏王朝錯誤地栽培出李登輝這名叛將,顛覆國民黨政府,衍生政黨輪替的局面,讓台灣人民走上平等開放、民主自治的不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