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們說到﹐朱鎔基在終於意識到中國經濟出現了嚴重的通貨緊縮問題之後﹐寄希望于通過利率政策刺激投資和消費﹐擴大國內需求。但幾次降息﹐收效甚微﹐通縮繼續惡化。而在中國目前的體制下﹐財政政策的選擇也受到種種限制。減稅﹐中央擔心會喪失財政收入﹐這顯然不是唯恐中央財政不能作大的朱鎔基願意考慮的選擇﹐而使用增發鈔票和舉債這一類措施刺激需求﹐又面臨通貨膨脹的危險。中國目前靠財政政策能否有效地刺激國內需求同時又不引發通脹?這確實是一個更深刻的問題。從去年以來的政策來看,朱鎔基對此也並不是很清楚。中國現在面臨的一個嚴峻的困境是,靠非正當手段獲取的收入以及憑特權獲得的收入佔國民收入的比例太高。在這種情況下,不僅常規的貨幣政策不能有效地刺激需求,常規的財政政策也未必能有效,這是因為對正當的投資和生產活動缺乏有效的激勵。朱鎔基對私有化一直不熱心,對發展小私有經濟雖然不反對,但也不重視。去年,盡管經濟不景氣,政府對私營小企業的實際稅率增加了幾乎一倍。對海外投資,特別是台資企業,以查偷稅漏稅為名,實際也增加了稅率。這些政策,實際上是雪上加霜,與政府刺激經濟需求的目的背道而馳。據有關方面的消息,今年年初,私人經濟的投資已經出現了負增長。這說明盡管政府信誓旦旦,一定要把經濟增長搞上去,但是民間的對政府的經濟政策仍然沒有信心。目前,私人投資意愿不足,有兩方面的原因。第一,這幾年發不義之財的人,本來就對正常的投資不感興趣,面對政府肅貪壓力增加,隱逆和轉移財產還來不及,何言投資。第二,現在各級政府財政窘迫,對民營經濟加緊盤剝勒索,私人業主釵h都苦不勘言,那里還有余力擴大投資。朱鎔基雄心勃勃的改革計劃,從國營企業的重組﹐到中央和政府機關的人事精簡﹐從住房改革﹐到整頓金融秩序﹐由于沒有令人信服的方案,並沒有贏得普遍的社會共識,因此,不但不能增加民眾對經濟的信心,反而給經濟帶來了更大的不確定因素。在這種情況下,朱鎔基恢復經濟增長勢頭的政策選擇余地實際上越來越小。目前對朱鎔基最有吸引力的選擇之一是擴大出口,但是,這不僅受到承諾人民幣不貶值的制約,而且,也受到中國主要貿易出口國美國的政治壓力的制約。目前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已經到了美國政府不能不問的程度﹐根據美國政府的統計﹐中美貿易中美方的逆差在九八年是近六百億美元。理論上,朱鎔基還有一些其它的政策選擇,但是這些選擇不僅在技術上實施比較困難,而且,對朱老板本人在政治上可能不現實。選擇之一,就是搞系統的私有化,通過公平分配國有資產,不但減少政府的財政負擔,而且改善收入分配。但是由于眾所周知的政治原因,中國現在顯然不會作這樣的選擇。還有一個選擇,就是搞適度的通貨膨脹。但是,由於"適度"是需要精細把握、規範操作的﹐而這又恰恰是中國政府所作不到的。所以﹐通貨膨脹政策失控的危險也不小。而在存在大量失業人口的情況下﹐通貨膨脹會使得釵h人的生活進一步惡化﹐一旦通貨膨脹失控﹐社會的政治壓力就將急劇增加。而且,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朱鎔基將首當其沖,成為第一個要負政治責任的中國領導人。不過,如果其它選擇都不成巧峇ㄔi能的話,朱鎔基恐怕就別無選擇,只好試一試通貨膨脹這個危險的選擇。﹙吳鼐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