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不承認,這個思路確實有一點新意。但是,這個新思路能否帶來國企改革的新突破呢?本人認為答案是﹕不可能。這個所謂的新思路,只不過是又一個自欺欺人的把戲而已。從表面上看,對國企經理的激勵方法,比過去要更合理,更有利于讓國有企業的經營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則去進行,因為按照這個新思路,國企經理只要追求企業的資產增值,對自己也是有利的。但是這個新思路的要害問題是,董事會的行為約束問題並沒有解決,而董事會的權力高于經理的權力。國企改革的根本問題,不是經理問題而是老闆問題。這是大家心理都明白的常識。老闆的行為不對頭,經理的行為就不可能對頭。董事會究竟代表誰的利益呢?對于私有企業來講,這個問題是清楚的,董事會代表私人老闆的利益,但是,對于國有企業來講,這個問題就不大能講清楚了。從理論上講似乎可以說,國有企業的董事會代表國家或代表社會,問題是,過去沒有所謂的董事會,國家和社會也並非沒有人來代表。國有企業一直都有主管單位,也就是大陸人常講的"婆婆"。過去的婆婆總是管不好國有企業,現在把國有企業的婆婆放在董事會里面,難道因此婆婆的本性和能耐就變了﹐就會發生奇跡了嗎?說到底,國有企業最頭痛的問題,是如何防止少數人利用社會的資產,為自己謀私利。在國有企業設立董事會,並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因為在中國大陸目前的政治制度下,社會資產的名義所有者﹐即社會的多數成員並沒有條件來制約董事會﹐也就是說﹐董事會完全可能為自己幾個人的利益而犧牲企業的利益。企業經理可以花不大的本錢來買通董事會,反過頭來,董事會也不難把對自己不利的經理趕走。解決國企的老闆問題,一是靠私有化,這是多數人都清楚的,但是,對于大企業來說,光有私有化還不行,因為,在專制政權下,私人大企業老闆很容易和政府形成官商勾結,侵犯社會的利益。所以,大企業的改革,不論是否私有化,都必須和政治制度的改革結合在一起。沒有比較清明的政治,大企業,不論是國有還是私有,都會出問題。美國之所以要制定反壟斷法來制約大企業,就是從痛苦的經驗中認識到,私有的大企業也會對社會帶來負面影響。現在令人感到關切的一個問題是,中共當局改革國企的所謂新思路,是在什麼樣的政治過程中形成的。中共的高層領導以及政策設計者,為什麼會搞出這種自欺欺人的所謂改革來?中共國企改革的所謂新思路,反映了中共領導人的改革決策,在改革進行二十年後的今天,繼續受到舊的意識形態的嚴重制約。盡管對老百姓來講,公有制的失敗已經是洞若觀火,但是,中共的最高領導人依然認為,他們有能力對抗歷史的潮流。當然,國企的經營失敗已經給中共當局帶來難以承受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這些自欺欺人的新思路就有了市場。如果今天的所謂新思路,在十年前提出來,人們會因為對市場經濟缺乏認識,而真誠地相信這個辦法。"心誠則靈",這個辦法也雪|產生一些積極的效果。但現在最可怕的是,無論是國有企業經理,還是董事會的成員,誰都不相信這個所謂新思路會成央A只不過大家都會在改革的新外衣下,繼續玩損公肥私的老把戲。結果"假作真時真亦假",這個所謂的新思路,不過是又一件皇帝的新衣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