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評論﹕中共有沒有賣國?
1999.12.05
中美關于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協議,再度提出了當局是賣國還是愛國這個中國人十分敏感的問題。但是,中國人對所謂賣國的理解其實十分混亂,因為大家對中國利益之所在,實在分歧太大。 嚴格說來,中國現在并不存在賣國的問題,因為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象當年的日本那樣,企圖征服中國;同時,在經濟日趨全球化的今天,一個混亂而不穩定的中國,并不能給其它國家帶來什丹n處。這是中國一些別有用心的所謂愛國者,不能理解或不愿意承認的一個基本事實。但是,在世界的舞台上,中國与其它國家确實還存在各种競爭關系,在尋求經濟發展机會方面,不僅有互利的一面,也确實有此消彼長的一面,而這方面与貿易談判的得失是有一定關系的。不過,大家都清楚的是,各國的發展机會,最終要靠經濟效率的提高,而不是靠保護落后來爭得。對外開放,讓自己的經濟直接參与國際競爭,是提高本國經濟效率最有效和最根本的手段。因此,今天最大的賣國,就是繼續以各种理由來拖延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在這個意義上,中共現領導終于下定決心,不再拖延,表現出他們比那些主張閉關鎖國,与美國對抗到底的人其實要更加愛國。 作為專制統治者,中共領導人在与民主國家談判時既有优勢也有劣勢。民主國家的領導,不得不考慮選舉的得失,而選票指示的方向未必代表國家的長遠利益。專制政權的強勢領導人,有時可以作出民主國家領導難以作出的決定,因此,有可能代表國家比較長遠的利益。但專制領導人的最大問題是,其個人利益經常嚴重背离民眾的利益。 中共現領導的問題是,第一,沒有足夠的權威,因此容易受到各种權勢集團利益的影響;其次,更重要的是,他們并不清楚中國的利益具体在那里,因此對美國的討价還价往往不得要領。 釵h人批評中共領導對美國讓步太多,但自己卻拿不出一個評判得失的標准。中共亦是如此,一再講這次中美談判是雙嬴,可就是講不清自己嬴在那里,難怪別人怀疑他們作了賣國的勾當。中共的主要談判代表龍永圖,試圖讓中國的老百姓相信,由于中方堅持了對通訊企業持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因此就堅持了中國的控制權。這种邏輯,恐怕連他自己也不相信。 那丑A究竟用什五舕h來評判中美談判之得失呢?我以為,最基本的一條是看中國的讓步有沒有在總体上增加發揮中國人聰明才智的机會,如果中國的讓步現實地而不是空洞地增加了中國多數人的机會,那仇o個讓步就是值得的,反之,就是不值得的。 按照這個准則,我們看到中共的談判并不高明。中共最先對美國作出讓步的是農業,特別是降低谷物的關稅,這對中國內地的廣大農民會產生很不利的影響,因為美國廉价谷物的大量進口,會壓低大陸谷物的价格,使本來商品率就很低的小農進一步陷入困境。美國种植谷物的農民只有不到三百万人,為了他們的利益,中國降低谷物的關稅,要犧牲數以億計的農民的賣糧收入,對農村乃至整個經濟發展极為不利。在中國大陸,農民的政治影響力最弱,結果他們的利益成為送給美國人的第一份"大禮"。其實,中國降低谷物關稅,對世界究竟是福還是禍,值得認真研究。因為中國是一個大國,谷物關稅太低,會導致進出口較大波動,進而引起世界糧食市場价格的波動,對誰都沒有好處。美國為了國內的政治需要,逼中國降低谷物關稅,到頭來,可能是十分短見之舉。 中共最后作出的,也是最不情愿作出的讓步,是讓美國進入大陸的金融市場,其實,這恰恰對中國的經濟最有利。中共的國有銀行系統,已經成為大陸經濟發展的主要障礙,中共自己口口聲聲要改革銀行系統,但是誰都知道,這話好說不好作。外國銀行大舉進入,反而會有力地推動大陸金融改革。 最后,如果有人硬要用愛國和賣國這樣的說法來評判中共与美國的協議,我要向他們指出這樣一個事實,損害本國的利益,用不著与外國談判。中共多年在大陸壓制私人企業,堅持國家壟斷,不知浪費了多少中國人的資源与才華。這一次,如果他們在對外開放的同時,也實行對內開放,取消對中國人辦私營銀行的限制,取消對私人經營糧食的限制,鼓勵中國私人企業与外國人在同一個舞台上一比高低,那我們就可以說他們還是愛國的,反之,如果他們搞的是"宁贈友邦,不与家奴",那我們除了罵他們賣國,其余無話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