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評論:從机票打折風波看大陸民航改革的困境
2000.04.02
去年,大陸的民航管理當局嚴令禁止各航空公司實行机票打折。在一段時間內,這個措施有效地維持了大陸國內航空机票的壟斷价格,使大陸民航能夠大体上不虧損。 但是,大陸航空公司又再度刮起机票打折的風,而且价格競爭越演越烈。据最近大陸中央電視台經濟半小時節目報道,四川航空公司把飛往廣州的机票折扣,降低到了國家統一价格的百分之三十,在整個民航業界引起了极大的震撼,迫使政府不得不采取新的措施,制止這一趨勢的發展。國家民航管理机构,要求各公司簽定了价格向下統一浮動的協議。這個措施一出台,立即就遭到了一些專業人士的批評,認為這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批評者指出,中國民航最根本的問題是效率太低。平均成本比國外高百分之五十,而飛机利用率則低于國際水平百分之五十。那末,按照這些批評者的意見,該如何解決呢?他們認為,應該允許各航空公司重組,達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這個主意是標准的資本主義經濟教科書答案,在改革已經二十多年的今天,許多人也對此也有了相當的了解。因此,真正的問題是,為什么中共當局不愿意走重組的路子,而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維持多個航空公司并存的格局,同時又竭力維持全國性的壟斷价格? 對航空公司進行重組無非有兩种辦法,一是靠行政手段,把若干以至全部航空公司合并成大公司。另一种辦法就是通過市場兼并,讓勢力雄厚的公司吃掉實力相對比較弱的公司。但是,對于中共當局來說,這兩种辦法都不可能。通過行政手段,組織更大的全國壟斷性的航空公司,要求中央有很強的行政能力,同時也要付出相當大的財政代价。各地方政府,盲目發展民用航空事業,經營管理不善,欠下了巨大的債務。中央要實現行政性的兼并,就要把全部債務負擔接過去。在中央政府沒有能力确保提高效率的情況下,這意味著相當大的政治和財政風險。 市場兼并的路子更加走不通。其中的道理很簡單:首先,大陸其實并沒有真正的資本市場。其次,更重要的是,大陸各航空公司的投資者,都是地方政府。允許一個地方政府的航空公司吃掉另一個地方政府的航空公司,將嚴重地打亂大陸基本的權力結构,在政治上不能被中共領導人接受。 這樣,我們就會理解,為什么大陸當局面對十分低效的民航,以及各地方民航公司的惡性競爭,實際上一籌莫展,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玩弄組織价格卡特爾的卑劣手段。 由于缺乏真正的競爭,大陸民航效率不高的問題不可能得到解決。而地方政府從自己短期的財政利益出發,總是要采取以鄰為壑的政策,最終導致价格戰的再起。 這個游戲會重复到什么時候呢?本人認為,恐怕還要繼續相當長的時間,這是因為目前的這個基本格局不會在短期內改變。這個游戲的持續,絕對不會提高中國大陸民航的效率,因此不論政府是否能夠維持住全國性的壟斷价格,中國大陸航空旅行的費用,平均下來一定會長期高于國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