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評論:大陸官方學者不看好大陸經濟

中共領導層將于今日聚集北戴河,進行一年一度的政治會議。每次會議雖然各有重點問題,但是經濟問題總是要放在前列。今年上半年的經濟增長,可以使朱鎔基比較容易為自己的經濟政策辯護,但是,經濟增長速度的暫時回升,并不能掃除彌漫在大陸上層對經濟前景的憂慮。這一點可以從越來越多的大陸官方學者對經濟政策進行根本性的批評看出來。在大陸當局的高壓下,在政治上對現領導層持批評態度的學者,已經很難發出聲音。正因為如此,那些在政治上對江朱体制堅決支持的官方學者,開始對經濟政策作重大批評,這种情況格外引人深思。當然,這些人的批評在形式上比較隱晦,但是都有一個共同點,認為現行政策難以為繼。一些人更是悄悄地放棄了對朱鎔基基本政策的支持,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彎。《經濟社會体制比較》第三期上有一篇文章,題為"調整稅制結构,激活社會投資,推動國企改革,促進經濟增長"的文章,實際上對現行的增值稅為主体的稅制,進行了完全的否定。該文指出了近年來朱鎔基及其支持者一直不愿意,也不敢承認的基本事實,增值稅不但沒有達到优化經濟的效果,反而起了抑制投資的作用,并且大大傷害了國營企業。這樣,文章就等于承認,1993年稅制改革,實際上是失敗的,而現在如果不推翻增值稅,就不能刺激經濟增長。這個觀點,對于大陸經濟學界內部的人來說,并不新鮮,但是,令人感到吃惊的是,這篇文章的署名,竟然是以吳敬璉為負責人的"財稅体制進一步改革課題組"。這些年來,吳敬璉一直以自己在1993年稅制改革中的重要作用自豪,現在卻在一篇攻擊增值稅的文章中署名,實在是意味深長。這說明,當年設計現行稅制的人,自己也不再相信自己的主張了。六月二十日,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所長朱民在大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召開的通貨緊縮研討會上,作了"反通貨緊縮,政策選擇与滯漲風險"的發言。他的結論是,通貨緊縮不是單靠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能夠解決的,而應該著眼与結构調整。他認為,根据美國和日本的經驗,應該從更長的周期因素和結构性因素來看當前的通貨緊縮,要允許經濟成長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借此机會進行調整。這實際上是重复了杜潤生、歷以宁等人對朱鎔基這几年經濟政策的批評,是對朱鎔基的政策一個基本的否定。問題是這個批評并非出自大陸的在野派,而出自政治上十分謹慎的當權派的官方學者。當權派的官方學者公開提出把經濟主張速度降下來可能更有利于長遠的經濟發展,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動向。對大陸當局,特別是朱鎔基的經濟政策多年來一直持批評態度的人來說,大陸經濟面臨的問題是十分明顯的。朱鎔基不敢,也不愿對國有經濟實行私有化,不敢也不愿加快城市化的進程,不敢也不愿發展民營的金融机构,這些,就构成了朱民所說的更長的周期和結构性因素,制約了大陸經濟的成長。在政治上与大陸現在的當權派保持一致的官方學者,不敢也不愿象在野派那樣,直截了當地說明問題。但是,面對日益明顯的事實,他們也不得不開始用婉轉和曲折的方式,表達了与在野派一致的看法:沒有重大的政策變動,大陸經濟前景不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