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內瓦舉行的關於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工作談判,因為中國貿易談判代表團与世貿組織中國工作組之間的重大分歧而未能取得預定的進展。雖然雙方并沒有列出事哪些問題妨礙談判達成協議,從談判擱淺後各方發表的言論看,似乎妨礙談判成功的絕不是一些技術性的細節問題。 在這次談判結束後的當天,世貿組織中國組主席、瑞士大使吉拉德向中國以及其他主要得世貿組織成員國發出呼吁,要求各國政府對各自的談判立場進行一次根本性的重新審視。他的談話表明,存在的分歧已遠非世貿組織中國工作組所能解決,因而急需有關各國政府重新解釋他們在雙邊談判中所持的立場,解釋雙邊談判所達成的協議,并盡快進行政治決斷。 中國首席貿易談判代表龍永圖將談判遇到的障礙歸結為談判的其它各方試圖通過起草中國入世的多邊法律文件來塞進一些過去在雙邊談判中沒有涉及或談判協議中沒有包括的問題。他認為,這么做實質上是迫使中國進行新的讓步,等于開始一輪新的雙邊談判。他指出,已經完成的雙邊談判對中國方面而言是一個痛苦而艱難的過程。中國已經作出了巨大的讓步,中國絕不會作出更多讓步。 而在地球的另一面,對談判中斷的解釋卻全然不同。美國政府首席貿易代表白茜芙在談判中斷後立即表示擔憂。她認為中國政府似乎正在從過去已經達成的雙邊協議的立場上后退。在克林頓總統簽署了給予中國永久正常貿易關系的法案之後,立即飛赴北京,要求中國總理朱鎔基對此作出澄清。 在歐洲方面,歐共体各國也表示了類似的擔憂。歐共体貿易專員拉米認為,中國的搖擺似乎証明中國并沒有做好入世的充分准備。歐共体主席也將於近日飛赴北京与朱鎔基商談解決辦法。 究竟是哪些問題使得日內瓦談判擱淺呢?綜合有關各方在談判中斷後發表的言論,問題似乎集中在如何落實中國在雙邊談判中的承諾這個焦點上。 首先,歐美各國要求中國將所作的承諾具体化。在中美、中歐雙邊談判結束後,歐美商人一方面為中國將進一步開放農業、電訊、國內貿易、保險、其銀行業而赶到振奮,同時也擔心在落實這些承諾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具体問題。他們要求對各行業的開放有一個更具体的清單,并且立一個明确的時間表。例如,外國人如何并具体在什么時候可以開始在中國從事直接的貿易活動?如何以及何時可以開始申請投資銀行業等等。 其次,歐美要求中國將落實承諾的程序透明化。最明顯得例子是關於發放保險業執照的問題。中國保証將向歐盟的保險公司發放七份執照。歐盟方面則希望知道中國將按照什么標准來發放這些執照,審批的程序是什么,如果某些公司競爭失敗,申訴的程序又是什么,等等。 第三,歐美要求中國將承諾法律化,并保証執行世界貿易組織的調節与仲裁條例。 在歐美各方看來,這些要求完全符合世界貿易組織的基本原則,在最后的文件起草過程中將之進一步明确,本來無需爭論。而中國方面則認為,如何執行則是中國方面的內部事務,外國政府只需要看到最后的結果就行,不應該在具体程序要指手畫腳。 日內瓦的談判已經休會,但在各國首都進行的緊張的磋商仍然在繼續。如同以往歷次雙邊談判的最后關頭一樣,現在歐美各國領導人都把希望寄托在中國最高領導人的政治決斷上。在他們看來,解鈴還需系鈴人。如果中國方面在簽署雙邊協議時沒能預料到在起草最后法律文件時將會遇到的困難,包括承諾具体化、程序透明化、法律文件化等問題,那么現在該是他們正視這個問題的時候了。因為要中國加入世貿便更改世貿組織的規則是絕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