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即將過去,中國官方的統計渠道發布的經濟增長的消息令人振奮。前十一個月的國民生產總值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百分之八點二;超過了過去兩年來的經濟增長速度。國有企業的虧損面和虧損額都有大幅度的下降;中國政府已經宣布其三年前提出的國企解困的目標已經實現。固定資產投資和居民消費均表現不俗,外貿的增長達到歷史最好水平。但是民間卻沒有感受到經濟大幅度增長的洋洋喜气。國有企業的職工下崗實際上有增無減,從國企集中的東北、西北仍然不斷傳來下崗職工請愿示威要求保障最低生活標准的消息。農民的收入連續多年下滑,連官方也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被迫离鄉离土外出打工的農民工的處境日漸惡化,由与生活無著而造成的犯罪率急劇上身,惡性案件頻頻發生。那么,中國經濟在過去一年里究竟表現如何呢?首先,應該看到中國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的确比前兩年要快一些。自一九九六年以來,中國的國民經濟增長速度逐年下降,今年經濟下滑趨勢終于被止住了,中國政府為此感到松了一口气似乎是有一定道理的。中國政府在過去兩年多的時間里為扭轉經濟滑坡現象下了很大的气力。其中包括實行擴張的財政政策,連續兩年增發國債三千八百億元,以用于增加公共投資;同時實行擴張的貨幣政策,連續多次降低銀行利率,已鼓勵投資和消費;甚至采取了大幅度增加政府公務員工資的收入政策,以挽救內需嚴重不足的困境;也通過擴大和加快出口退稅來刺激外貿出口。對于那些常用的刺激經濟增長的宏觀經濟政策,中國政府全都用到了。從這個意義上說,朱融基內閣的确表現不俗。問題在于,這些政策都具有短期有效的特點,對于長遠的經濟增長沒有多大的效用。例如,通過大舉國債、增加政府支出是可以為部分國有企業解決產品出路的問題,從而在短期內為他們降低虧損。但是,中國的國債余額已經高達一万多億,如果不從根本上解決國企的產權机制問題,單靠國家舉債支持顯然是難以為繼的。再如,增加國家公務員工資的政策,實際上進一步擴大了業已存在的城鄉差別和干部和工人的不合理差別,如果經濟沒有總体上的好轉,這种政策只會為社會矛盾的激化埋下更多的种子。中國過去一年外貿的高速增長也有良好的外部條件支持。去年,許多周邊國家從亞洲經濟危机中复蘇,美國和歐洲的經濟增長也達到多年來最好的水平,這些都為中國的出口提供了有利的市場條件。當前,人們普遍對美國經濟放緩以及由此可能產生的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感到擔憂;可以想象,中國的外貿也難以有如過去一年那樣的超常表現。在過去的一年里,中國政府沒有能夠在解決那些長期存在的困繞中國經濟的問題上有任何實質性的進展。尤其是國有企業效率低下、占用大量寶貴的資源從而妨礙其他經濟成分健康成長;社會收入嚴重不均,農民收入連年下降并被名目繁多的各級政府的攤派壓的難以喘息;官商勾結,腐化蔓延,等等。這些現象,一方面使得普通老百姓不能分享經濟增長的好處,同時也為長期穩定的增長設置了障礙。這些問題不是單純的經濟政策所能解決的,它需要更加廣泛的社會和政治的變革來保証,而這一點,恰恰是中國共產党所极力回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