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透视﹕三十年前,十二月的一个夜晚--韵松


1998.12.20

现在四十五岁以上的人,应该还记得三十年前,1968年12月21日的晚上,在冬夜的寒风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用激昂高亢的声音,广播了毛泽东的一段话:〞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在教育,很有必要。〞 短短的一段话,改变了整整一代人的生活轨道。在随后的十年中,有一千多万城市青年被送往农村,不得回城。而原本就生长在农村的青年,更不可能离开农村。 这就是所谓〞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被当作〞文化大革命〞的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如果谁敢反对这个运动,谁就是〞反革命〞。而成为〞反革命〞就意味著被斗争,被关押,被判刑,甚至被判死刑。这样的严刑酷法,加上声势浩大的宣传动员,使一代青年接受了这样的安排,不管他们是否愿意。 要子女离开父母,要青少年中断教育,要就业者过高劳动强度低收入的日子,现在的人万难接受。但是,三十年前那个冬夜之后,一代人别无选择。他们离开家庭,离开学校。他们没有自由选择居住地点以及喜爱的专业和职业,他们也没有自由以工作来改善生活条件,甚至也没有自由来抒发内心的愁闷。在南京,一个青年写了一首歌,这首歌没有反对这个运动,只是表达了离开家乡和母亲的惆怅。这首歌在下乡的青年〞中传唱。为这首歌,他被判了十年刑。 这个运动像一道大墙阻挡了一代人的前途。人们不能推翻这堵墙,纷纷设法找空子钻过去。方法之一就是〞走后门〞。〞走后门〞一语并不开始于此时,但在那一时期成为高频率广泛使用的手段。投靠有权势者,送礼,行贿,作假,是〞知识青年〞回城或找工作的必经途径。很多人〞走后门〞失败了,也有的成奶F。但是即使是走成了的人,也丧失了金钱和尊严。还有大量的女青年,在〞走后门〞中受到性的欺凌。 七十年代末,〞上山下乡〞运动才和〞文化大革命〞一起结束了。其后的二十年来,这一代人一直在忘却和记忆之间,在失落感和虚荣心之间,在正视历史和自我欺瞒之间,挣扎摇愈C有些人得到机会发表了有关的小说散文或电影,更多的人还未能说出他们的故事。 这些故事可能被粉饰,被歪曲,被浪漫化,但是,千万当过〞〞知识青年〞〞的人知道〞知青〞故事的辛酸的本质。 三十年前十二月夜晚的那一段广播,和一千多万城市青年以及十倍于此的农村青年的苦难经历,就如此相连。今夜回顾,依然使人感到震动:为什么,毛泽东用一个短短的指示,就可以如此大幅度地改变一亿个青年人的命运? 换一个问法,这个问题是:政府,执政党,或者领导人,凭什么可以强加他们的这种意愿于普通人的身上? 这个问题并不过时。虽然〞文化大革命〞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都已经过去,但是权力者和普通人之间的关系这一命题却还长存。权力者的权力可以有多大?普通人支配自己生活的权利有多大?普通人怎么才能保护自己的权利?我们应该思考,应该设想。 三十年前夜晚,电台的广播声一落,人们就被组织起来游行集会,欢呼拥护毛泽东的指示。一代青年人未能发表任何异议,就被送上了如果他们能有选择机会就不会选择的道路。三十年后,今晚,生活有了相当多的不同的内容。我们享受饮食,欣赏艺术,或者,工作之后,还在读书学习。当过所谓〞知识青年〞的人,已经年过半百或者年将半百。年龄也闭J不是可以据以自豪也不是可以据以自卑的因素,但是,当过〞知识青年〞的人,如今对社会和人性可能有比较深的了解,也野i以在社会权力结构的改造中起比较切实而有建设性的作用。

新增评论

请将评论填写在如下表格中。 评论必须符合自由亚洲电台的 《使用条款》并经管理员通过后方能显示。因此,评论将不会在您提交后即时出现。自由亚洲电台对网友评论的内容不负任何责任。敬请各位尊重他人观点并严守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