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評論:中國再次降息,不會出現顯著正面效果
2002.02.28
中國人民銀行二月二十日決定,降低金融機构人民幣存、貸款利率。金融機构各項存款年利率在現行基礎上平均下調零點二五個百分點,各項貸款年利率在現行基礎上平均下調零點五個百分點。金融機构在中國人民銀行的准備金存款利率由百分之百分之二點零七下調為百分之百分之一點八九。中國人民銀行的各檔次再貸款利率分別下調零點零點五四個百分點。這是中國人民銀行一九九六年以來第八次降低銀行存貸款利率。 調整利率是國家運用貨幣政策來調節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手段。通常在經濟出現不景气的時候,中央銀行會通過降低利率來刺激經濟增長;反之,在經濟高速增長并呈現通貨膨脹壓力的時候,中央銀行則會通過提高利率來消除通脹壓力,爭取持續的經濟增長。利率調整之所以有如此作用,是由於利率的性質所決定的。眾所周知,資金是從事投資、生產、消費等現代經濟活動不可或缺的要素,而利率則是資金的价格。降低利率意味著使用資金的成本下降,這將會刺激投資者的投資積极性,導致整個投資愿望的增強,從而擴大對投資品產品的社會需求。同時,降低利率還會減少消費者的儲蓄收入,這將鼓勵他們減少儲蓄并增加當前的消費,從而擴大對消費品的社會需求。 中國人民銀行的此次降息決定明顯地反映了中國政府對中國經濟形勢的擔憂。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去年雖然維持了百分之七點三的增長速度,但增速卻是逐季放緩。投資基本靠所謂的積极的財政政策來支撐,因此受惠的大多是國有企業;商業銀行貸款的增速正在放緩;私營部門的投資愿望也十分低迷。從消費上看,消費物价已連續數月下降;與此同時,居民儲蓄卻快速增長,到今年一月末,城鄉居民儲蓄存款月末余額七點五万億元,同比增長百分之十二,增幅比去年同期高出二點一個百分點,這明顯地反映出居民即時消費的欲望依然不足。正是在這种形勢下,中國政府希望通過降息來刺激投資和消費,遏制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的下滑趨勢。 但是,許多國內外獨立的觀察家對中國政府此次降息的效果持怀疑態度。這是因為,降息"杠杆"效應在多大程度上顯現出來,不完全取決於降息本身,更多在於利率杠杆發揮作用的條件。 從利息變動對消費的影響來看,中國居民儲蓄與利率變動的相關性很小。這是由於當前中國特殊的社會消費結构和社會体制決定的。例如,中國正處於社會保障体系轉軌與保障制度重建的特殊時期,養老、醫療、就業、教育、住房等多項制度改革,使得人們要通過儲蓄應對未來預期的不确定性,百姓儲蓄的一個重要目的在於籌集上述開支所需要的資金。同時,我國資本市場不完善、投資品匱乏。在這种情況下,即使是零利率,老百姓也不會輕易的變儲蓄為消費。 再從利息變動對生產和投資的影響來看,此次降息不會對私有企業帶來大的好處,因為他們在國有銀行的貸款總額中只占很小的份額。但是國有大中型企業將從中進一步獲益。長期以來,國有大中型企業生產發展的資金主要依靠銀行貸款;因此,利率水平的變動直接影響到企業的成本和利潤。過去七次降低存貸款利率,曾极大地減少了企業貸款利息的支出。有專家估計,國有企業從過去的七次降息中累計減少利息支出兩千六百多億元。此次降息方案中,貸款平均利率比存款平均利率多下調零點二五個百分點。中國政府對國有企業的特殊關愛再次一覽無余。只是投資和國民經濟的質量將遭受到進一步的損害。 市場對此次降息的反映也基本上支持了上述判斷。深圳和上海兩地的股市沒有出現官方所期待的反彈,有關消費者的調查也表明消費者們對降息反映冷淡,大多數人表示他們因此而增加消費。